《奉公守法》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公共利益而工作,不谋取个人私利。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为:“奉公如法,守职如城。”这里的“奉公如法”就是“奉公守法”的来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的两位将领。廉颇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为上卿,而蔺相如则因为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现被封为上大夫。尽管职位不同,但两人都以其忠诚和公正著称,他们始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从不谋取个人私利。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他们的行为被后人称为“奉公守法”的典范。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工作的人。
成语典故——《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这一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和忠诚于公义的价值观。
成语“奉公守法”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的典故,讲述的是赵国名将赵奢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正处于诸侯争霸的乱世之中。赵奢,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田部吏,负责征收田赋。他以其公正无私、严以执法而闻名。
一次,赵奢前往平原君赵胜的庄园征收田赋。平原君的管家依仗权势,拒不缴纳田赋,甚至对赵奢进行侮辱。赵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依法逮捕了管家及其手下,并根据国家法度处以极刑。
赵奢的举动激怒了平原君赵胜,他下令逮捕赵奢,准备处以死刑。赵奢被带到平原君面前,却毫无惧色,反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劝导平原君遵守法纪。
赵奢对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放纵家人抗缴田赋,不遵守法令,法制受损害,执法就被削弱。执法削弱,国家则要衰败,诸侯就要侵犯;诸侯侵犯,赵国就有灭掉的危险。试问,赵国灭亡了,您还能保持现在的富贵吗?”
平原君听后,深感惭愧,转怒为喜。他不仅释放了赵奢,还将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赵王封赵奢为掌管全国税收的官职。
赵奢上任后,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使得赵国的税收得到了有效管理。后来,赵奢被任命为大将军,为赵国建立了许多战功。
成语“奉公守法”不仅体现了赵奢的忠诚和正义,也传达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法律,遵守纪律,以公心行事,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奉公守法”这一成语,历经千年,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精神,为构建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