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壁问天》是一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日出入行》一诗。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在困境中无可奈何,只能向墙壁发问,表达内心的困惑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描绘日出入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感慨。他写道:“日出东海,日入西山,天地一瞬,人事如梦。”在这无常的宇宙中,人的一生又何其短暂,人们常常在困境中感到无奈和无助,只能向墙壁发问,寻求内心的答案。
因此,《呵壁问天》这句成语成为了形容人在困境中无可奈何、寻求内心答案的典故。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勇敢地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成语典故——《呵壁问天》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呵壁问天”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段感人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屈原个人的遭遇,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命运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屈原的遭遇与创作背景
屈原,字原,号灵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主张法治,力图改革,却因受到奸臣的诽谤而被楚王放逐。在流亡期间,屈原心怀忧国忧民之情,四处漂泊,历经艰辛。
彷徨山泽,感慨万千
在流亡途中,屈原来到荒滩野地,见到先王的宗庙,感慨万千。他无法与楚王共议国事,推行法治,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无奈。于是,他选择面壁呵斥,大声质问苍天,为何怀才不遇,为何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
呵壁问天的故事与成语的诞生
据《天问序》记载,屈原在壁上书写,大声呵斥,向天发问,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和愁思。这一行为被后人称为“呵壁问天”。后来,人们将这一行为抽象化,用“呵壁问天”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的情感状态。
成语的用法与意义
成语“呵壁问天”通常用作谓语,用于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它表达了文人在困境中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呵壁问天”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不仅限于文人使用,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成为了表达不满、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成语“呵壁问天”是屈原个人遭遇的写照,也是古代文人群体情感的共鸣。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正如屈原在《天问》中所言:“天问者,问天也,问地也,问人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问,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