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视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ài rén shì tīng,意思是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这个成语出自《隋书·王劭传》。
具体典故发生在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任命曾在北齐、北周都作过官的王劭为“著作郎”。到了隋炀帝杨广时,他仍然是“著作郎”。王劭靠散布离奇故事、歪曲奇异现象来博取皇帝的欢心,比如谎报某处发现一只神龟,龟腹有“天下杨兴”四个字。这些故事在当时被认为是“骇人视听”,即使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骇人视听的由来与演变
“骇人视听”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形容那些令人震惊、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异之事。其历史渊源深远,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形容那些超出常人认知范围的事件或言论。
成语的起源
成语“骇人视听”最早见于《隋书·王劭传》。王劭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他在撰写国史时,记录了一些奇异的事件和言论,这些内容因其荒诞不经而“骇人视听”,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鄙夷。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骇人视听”这一成语逐渐从文献记载中走出,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古代,它多用于描述那些令人震惊的奇异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惨状等。而在现代,这一成语的用法更加广泛,不仅限于描述事件,还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言论或观点。
成语的用法举例
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真是一件骇人视听的悲剧。
他提出的那个疯狂的计划,让人瞠目结舌,简直骇人视听。
网络上流传的某些言论,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真是骇人视听。
成语的文化内涵
“骇人视听”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奇异事件的关注,也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在古代,人们通过这一成语表达了对自然灾害、战争等悲剧事件的关注和同情;而在现代,人们则更多地用它来表达对那些超出常理、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成语的启示
成语“骇人视听”提醒我们,在面对那些超出常理的事件或言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总之,“骇人视听”这一成语,从其起源到现代的演变,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运用这一成语,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