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是一句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伤逝》。它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叫王子猷的官员。王子猷有一个朋友名叫张野,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张野去世后,王子猷前往吊唁,并在灵前痛哭。当时,有人将张野生前常用的琴拿来,请王子猷弹奏一曲,以悼念亡友。王子猷接过琴后,试弹了几次,却怎么也弹不出美妙的旋律。他放下琴,泪流满面地说:“张野啊,你去世后,这琴也再弹不出好曲子了!”从此,这句话便被用来形容因挚友去世而极度悲痛,以至于无法再从事与亡友相关的活动或爱好。
《人琴俱亡》的典故反映了深厚的友谊和深刻的悲伤,也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无尽怀念。
人琴俱亡——深情厚谊的千古佳话
成语“人琴俱亡”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讲述了一段深情厚谊的千古佳话,至今仍被传颂。
背景介绍
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以性格豪放超脱、不受约束而著称。他的弟弟王献之,字子敬,不仅精通书法,而且擅长绘画,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兄弟二人感情深厚,常在夜晚一起读书、讨论。
兄弟情深
兄弟二人不仅在艺术上相互影响,在情感上也相互扶持。有一晚,他们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对井丹的高洁品行表示赞赏,徽之则认为井丹还未达到司马相如的傲世程度。这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使得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生死离别
命运弄人,兄弟二人后来都患上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徽之的家人为了不让他过于悲痛,隐瞒了这个消息。徽之对此十分担忧,终于忍不住询问家人子敬的病情。家人含糊其辞,徽之意识到弟弟可能已经去世。
悲痛奔丧
得知真相后,徽之悲痛欲绝,但他并没有痛哭流涕,而是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前往子敬的家中奔丧。到达子敬家中,徽之在灵床上坐下,想起子敬生前爱好弹琴,便请求家人取来子敬的琴。
人琴俱亡
琴拿来后,徽之在灵床上弹奏,但琴声不再和谐,弦音也不再美妙。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无法成曲。于是,徽之举起琴向地上掷去,悲痛地喊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说完,他悲痛得昏了过去。
徽之离世
一个月后,徽之也离开了人世。他的离世,使得“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成为了深情厚谊的象征,流传千古。
成语影响
成语“人琴俱亡”常用来形容睹物思人,怀念死者的悲痛心情。它不仅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
人琴俱亡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也让我们明白了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珍惜与亲人、朋友的每一刻相处时光,因为生命短暂,时光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