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一句汉语成语,源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再见面,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不要用老眼光去看。
具体典故如下: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有了显著的提升。后来,鲁肃奉命与吕蒙商议大事,看到吕蒙的才干和谋略,不禁感叹道:“我之前以为你只是一个武夫,现在才知道你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你如今的才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吕蒙了。”吕蒙听后,谦虚地回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思是说,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再见面,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不要用老眼光去看。
这个成语后来就被用来形容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努力后,有了显著的进步或变化,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典故起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典故源于三国时期,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吕蒙原本以勇猛著称,但因其学识有限,被人戏称为“吴下阿蒙”。后来,在吴主孙权的劝导下,吕蒙开始勤奋读书,短短几日便有了显著的进步。
孙权的劝导
当时,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孙权则耐心地开导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明即使事务繁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
吕蒙的转变
在孙权的劝导下,吕蒙开始勤奋读书。他利用战争停息的间隙,认真研读兵书和史籍,不断提升自己的见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吕蒙的学识和见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鲁肃的惊讶
有一天,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吕蒙与鲁肃纵论天下事,吕蒙的见解让鲁肃感到震惊。鲁肃笑着对吕蒙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则谦虚地回答:“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
典故的寓意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典故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以偏概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即使一个人曾经有过不足,只要他努力改进,就有可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因此,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给予他们改正和成长的机会。
典故的影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典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人们评价他人时的座右铭,还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许多人在面对他人的改变时,都会想起这个典故,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
总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典故以其深刻的寓意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改变,同时也要不断自我提升,以实现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