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股悬梁》的典故,刺股悬梁——古代勤奋苦读的典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09:23:24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刺股悬梁》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典故,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苏秦的人,他非常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书本和笔墨。为了学习,他常常借书阅读,有时甚至饿着肚子也要读书。有一天,他在读书时,感到非常困倦,于是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这就是“刺股”的由来。

后来,苏秦的勤奋学习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齐国和赵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悬梁”则是指苏秦在读书时,为了防止自己睡着,将头发绑在房梁上,一旦头垂下来,头发就会被拉紧,从而让自己保持清醒。这个典故也体现了苏秦的勤奋和毅力。

《刺股悬梁》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精神。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刺股悬梁——古代勤奋苦读的典范

刺股悬梁,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典故,它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古代学者孙敬和苏秦为了追求学问,克服重重困难,勤奋苦读的故事。

一、典故的来源

刺股悬梁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战国策》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其中,《战国策·秦策一》记载了苏秦刺股的故事,而《汉书》则记载了孙敬悬梁的故事。

二、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年轻时学问不深,曾四处求职,却屡遭挫折。回家后,家人对他的冷淡让他深感羞愧,于是他下定决心,刻苦读书。为了防止在读书时打瞌睡,苏秦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来保持清醒。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为“刺股”,成为勤奋苦读的象征。

三、孙敬悬梁

孙敬是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和纵横家,他同样以勤奋苦读著称。孙敬读书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将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旦打瞌睡,头就会因重量而垂下,从而惊醒自己。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为“悬梁”,同样成为勤奋苦读的象征。

四、典故的意义

刺股悬梁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学者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更体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两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勤奋苦读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五、典故的传承

刺股悬梁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素材。例如,在《三字经》中就有“刺股悬梁,彼不教,自勤苦”的记载,表达了勤奋苦读的精神。此外,许多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也以刺股悬梁为主题,激励人们勤奋学习。

刺股悬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古代,但其精神内核却历久弥新。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典故中汲取力量,以勤奋苦读的精神,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