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书厨》的典故出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刘恕传》。这个典故讲述了北宋史学家刘恕的故事。
刘恕是宋太宗时的大臣,他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大量的书籍。因此,他被誉为“立地书厨”,意思是他的记忆力就像一个书橱,能够随时取出所需的书籍内容。
有一天,刘恕在家中休息,突然有人前来拜访他。来者是刘恕的一位朋友,他带来了一本古籍,想请刘恕鉴定真伪。刘恕接过古籍,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微笑着说:“这本书是假的,我见过原书。”
朋友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假的?”
刘恕回答道:“这本书的纸张、墨色、字体都与原书不同,而且有些字句也出现了错误。这些都是明显的伪造痕迹。”
朋友听后,不禁对刘恕的学识和记忆力感到钦佩。他感叹道:“你的记忆力真是惊人,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书橱啊!”
从此以后,“立地书厨”这个典故就流传开了,用来形容那些记忆力超群、学识渊博的人。
立地书厨——北宋时期吴时的学识传奇
在北宋时期,华州郑县有一位县令名叫吴时,他以其博学多才和灵活的办事能力而闻名于世。吴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善于提出合理化建议,他的故事后来被后人传颂为“立地书厨”的典故。
一、博学多才的吴时
吴时,字子云,华州郑县人。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对各种学问都有涉猎。在任华州郑县令期间,他提出了“移兵就食”的策略,为朝廷节约了大量的人才和物力。这一举措不仅显示了吴时的高瞻远瞩,也体现了他灵活的办事能力。
二、上书献策,深受赏识
吴时不仅善于治理地方,还经常上书宋徽宗,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他的建议往往切中时弊,深受宋徽宗的赏识。因此,吴时在朝廷中的声望日益提高,后来被调到京城做官。
三、国子监的尊称
吴时到京城后,他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国子监人士的认可。他们与吴时接触后,都认为他学识渊博,于是尊称他为“立地书橱”。这个称号既是对吴时学识的肯定,也是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赞誉。
四、典故传承
吴时“立地书橱”的典故,后来被广泛传颂。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吴时个人的学识和才华,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崇文风气。在后世,人们常用“立地书橱”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吴时“立地书橱”的典故,是一段关于学识和才华的佳话。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博学之士。同时,这个典故也激励着后人,要像吴时那样,以学识和才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