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尽垩》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一个人的鼻尖上沾了一点白粉,薄得像苍蝇的翅膀。这个人请一个石匠用斧头把白粉砍去。石匠运斤成风,听凭郢人的指挥,砍去了白粉,而鼻子却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特别是指工匠的技艺精湛。例如,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提到:“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有高超的技艺,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也无法施展。
成风尽垩——技艺高超的典故
成语“成风尽垩”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对技艺高超的赞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的由来
成语“成风尽垩”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郢人的官员,他的鼻尖上沾了一点白粉,像苍蝇翅膀那样薄。郢人请来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用斧头将白粉削去。石匠挥动斧头,风声呼呼,削去白粉的同时,郢人的鼻子却毫发无损,他站立在那里,神态自若,不失风度。
二、成语的含义
成语“成风尽垩”中的“垩”指的是白色的土,而“成风”则形容石匠挥动斧头的动作如同风一般迅猛。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手法纯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成风尽垩”逐渐演变出多种含义。除了形容技艺高超外,还引申为做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人物技艺的精湛和做事的从容不迫。
四、成语的运用
1. 这位画家笔下的山水画,真是成风尽垩,令人叹为观止。
2. 他精通各种乐器,演奏起来成风尽垩,让人陶醉其中。
3. 在这个项目中,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做到了成风尽垩,为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成语的启示
成语“成风尽垩”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一门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成语“成风尽垩”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对技艺的尊重和追求。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