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躬尽瘁》的典故,鞠躬尽瘁——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8 15:39:58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鞠躬尽瘁》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著称。在《后汉书》中,记载了马援在征战中,常常身先士卒,亲自冲锋陷阵,即使身受重伤,也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英勇牺牲。在马援的身上,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后来,“鞠躬尽瘁”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事业或国家,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形容忠诚、敬业、奉献精神的代名词。

鞠躬尽瘁——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成语,源于我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用以形容人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为国家民族大义奉献终身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国鼎立,诸葛亮辅佐刘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崛起,统一北方。与此同时,刘备占据四川,孙权称霸江东,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辅佐刘备,助其建立蜀汉,成为三国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鞠躬尽瘁

刘备病逝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将国内军政大权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南征孟获,联吴抗魏,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在辅佐刘禅的过程中,一方面与东吴结盟,共同对抗曹魏;另一方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消除后顾之忧。在充实军备的基础上,诸葛亮积极准备北伐曹魏,以期恢复中原。

《后出师表》,表达鞠躬尽瘁的决心

在第二次北伐前夕,诸葛亮给刘禅写下了《后出师表》,详细分析了攻打曹魏的道理,并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也成为了后世传颂千古的佳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的传承与影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以鞠躬尽瘁的精神,为国家民族大义奋斗终身,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成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