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败垂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原文是:“功败垂成,时也,运也,命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取决于时机、运气和命运。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东晋时期的一场战争。当时,东晋将领谢玄率领军队与北方的前秦军队作战。在战争中,谢玄的军队一度取得了很大的优势,几乎就要取得胜利了。就在这个时候,前秦军队的援军赶到,使得战局发生了逆转,谢玄的军队最终失败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有时候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仅要努力奋斗,还要学会顺应时势,把握机遇,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功败垂成的由来与典故
“功败垂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见于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杨阜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遭遇失败,充满了惋惜之情。
成语出处
成语“功败垂成”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志·杨阜传》中的一句话:“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这句话描述了杨阜在面临困境时,宁愿坚守自己的信念,也不愿放弃即将成功的功业。
典故故事
关于“功败垂成”的典故,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前秦王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侵,东晋朝廷任命谢玄为前锋,与其他将领率八万晋军迎战。在淝水之战中,晋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迫使苻坚逃回关中。
乘胜追击
谢玄在淝水之战后,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司马曜听信谗言,命令谢玄收兵驻守淮阴。谢玄眼看千秋功业胜利在望,却因错失良机,功亏一篑。
功败垂成的惋惜
谢玄在挥师回朝途中,因忧愤交集染病身亡,死时年仅46岁。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在成功即将到来之际却遭遇失败的人。
成语的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意思外,“功败垂成”还有更深层次的引申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功败垂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事业上遭遇的挫折,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或集体在重大事件中的失败。例如,在体育比赛中,一支球队在决赛中领先,却因为失误而输掉比赛,就可以用“功败垂成”来形容。
成语“功败垂成”源于历史典故,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已经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才能避免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