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奸擿伏”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官员或个人能够发现和揭发隐藏的邪恶行为,维护社会正义和秩序。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发现和揭露邪恶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成语典故——《发奸擿伏》
成语“发奸擿伏”源于中国古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勇气。
成语释义
“发奸擿伏”中的“发”和“擿”均指揭发,“奸”指奸邪之人,“伏”指隐藏。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揭露隐藏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典故出处
成语“发奸擿伏”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赵广汉传》。赵广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臣,曾任守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赵广汉不畏强权,精明强干,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
故事背景
当时,有一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成功解救了苏回。
故事经过
赵广汉在审讯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术。他先让劫人者与苏回一起跑,然后根据跑的速度判断谁不是劫匪。这种独特的审讯方法,使得赵广汉在短时间内揭发了隐藏的坏人,维护了正义。
故事影响
赵广汉的“发奸擿伏”事迹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智慧和勇气。此后,“发奸擿伏”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发奸擿伏”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邪恶势力时,要敢于揭露、勇于斗争,维护正义和公平。
成语“发奸擿伏”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揭露隐藏的坏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