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坚执锐》的典故,披坚执锐——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11:15:2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披坚执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原文是:“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不如我去,吾提剑而往,杀二毛以殉子,岂若我辱身?”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晋国军队在战斗中失利,晋国大夫韩厥被楚军俘虏。韩厥的部下们为了救他,纷纷披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准备与楚军进行战斗。他们表示,即使战死,也要保护韩厥的安全。最终,韩厥的部下们成功地将他从楚军手中救了出来。

“披坚执锐”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状态。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追求目标而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披坚执锐——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成语“披坚执锐”源于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语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篇章之一,主要记载了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详细描述了项羽披坚执锐,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为后世留下了“披坚执锐”这一成语。

成语的典故

成语“披坚执锐”的典故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项羽是楚汉争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英勇善战,以一敌百。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记载了项羽披坚执锐,与秦军激战的故事。

成语的含义

成语“披坚执锐”原意是指穿上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形容全副武装投身战斗。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勇敢、果断、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成语的演变

从最初的“披坚执锐”到后来的“披坚执锐”,这个成语在演变过程中,其含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成语“披坚执锐”主要用于形容战士全副武装,英勇善战。而在现代,这个成语更多地用于形容人勇敢、果断、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成语的用法

1. 他在战场上披坚执锐,英勇杀敌。(作谓语)

2. 这位将军披坚执锐,屡立战功。(作宾语)

3. 在关键时刻,他披坚执锐,挺身而出。(作状语)

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披坚执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勇敢、果断、敢于担当精神的崇尚,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特点。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成语“披坚执锐”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发扬“披坚执锐”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成语“披坚执锐”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成语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