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朽木不雕》的典故,成语典故——《朽木不雕》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09:57:5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朽木不雕》的典故源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评价他的学生宰予的一段话。原文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粪便堆砌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能说什么呢?孔子用这段话来表达他对宰予的失望和批评,认为他不可教诲,无法成就大器。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难以教化、没有前途的人。

成语典故——《朽木不雕》的由来与含义

成语“朽木不雕”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的言行演变而来,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教育理念,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成语的起源

“朽木不雕”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起初孔子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将来必有出息。宰予却逐渐表现出懒惰、不思进取的一面。一次,孔子发现宰予在课堂上睡觉,十分失望,于是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名言。

成语的含义

成语“朽木不雕”的字面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如果已经堕落,再怎么教育也无法挽救。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可造就的人,或者形容事物已经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的故事

关于“朽木不雕”的故事,还有一个版本。据说,宰予在课堂上睡觉,孔子发现后,不仅斥责他,还感慨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宰予失望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已经堕落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朽木不雕”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古代,它主要用来形容人不可造就;而在现代,它更多地用来形容事物已经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此外,这个成语还衍生出了许多近义词,如“朽木不雕”、“无可救药”、“不可救药”等。

成语的启示

成语“朽木不雕”虽然带有贬义,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教育机会,努力学习,不要成为“朽木”。其次,它告诉我们,对于已经堕落的人,我们要有耐心,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它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事物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朽木不雕”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教育理念,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