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好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的典籍。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其中记载了孙登与韦昭的对话。孙登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子,他非常重视学习,特别是对古代的典籍。他问韦昭:“君儒者,以学为本,吾欲卿辅导我以正道,则卿当以何书为正乎?”韦昭回答:“夫道因圣以明,圣因书以显。吾闻《易》有君子之道,《诗》有君子之志,《礼》有君子之行,《乐》有君子之容,《春秋》有君子之断。夫《易》之清,《诗》之温,《礼》之恭,《乐》之雅,《春秋》之肃,皆孔子先师,咸有正经。吾取《易》之清,《诗》之温,《礼》之恭,《乐》之雅,《春秋》之肃,以为正道。夫君之不学,犹丧其本。吾将何为?”孙登听后非常高兴,说:“善!吾当笃学好古,以自勖也。”
这段对话表明,孙登非常重视学习古代的典籍,认为这些典籍是君子之道的源泉。他希望韦昭能够辅导他,以这些典籍为正道,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韦昭也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学习这些典籍是君子的本分。因此,孙登决心要笃学好古,以自勖也。
因此,《笃学好古》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它强调了学习古代典籍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这些典籍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的典籍,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品德修养。
笃学好古——古代学者对经典文化的尊崇与传承
在古代中国,笃学好古是一种崇高的学术追求,它体现了学者们对经典文化的尊崇与传承。这一理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以期为现实社会提供指导。
一、笃学好古的起源
“笃学好古”这一成语最早见于《礼记·中庸》:“笃学好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表明,古代学者认为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是培养仁德的重要途径。
二、笃学好古的代表人物
在古代,许多学者都以笃学好古为人生目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温故而知新”,强调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主张“格物致知”,认为通过学习古代经典,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提出“知行合一”,强调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
三、笃学好古的学术成果
笃学好古的学者们在深入研究古代经典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学研究: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
史学研究:对古代历史进行整理与研究,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四、笃学好古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笃学好古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文化:通过学习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启迪智慧:古代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可以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
提升素养: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笃学好古是古代学者对经典文化的尊崇与传承,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深入学习古代经典,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