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生怕死》的典故,贪生怕死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4 11:15:0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贪生怕死》这个典故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楚国和晋国在邲地发生了一场战争。战斗开始前,晋国的大夫荀林父对晋军进行了动员,并指出楚国军队虽然强大,但他们“二三子”却“贪生怕死”,没有斗志,晋军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战胜他们。

战斗开始后,晋军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按照荀林父的指示行动,最终导致了晋军的失败。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邲之战”。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贪生怕死”这个词语用来形容那些在危险面前,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放弃战斗或逃跑的人。这个词语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和危险的人。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保护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本能。因此,我们应该理解“贪生怕死”这个词语的贬义含义,但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和选择。

贪生怕死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成语“贪生怕死”源于西汉末年梁王刘立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生存而畏惧死亡,丧失正义原则的人。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述这个成语的典故及其演变。

梁王刘立的荒淫与罪行

西汉末年,刘立被封为梁王。他荒淫无度,残暴对待百姓,割据一方,为所欲为。在汉成帝驾崩,汉哀帝即位后,刘立的行径更加肆无忌惮,无视朝廷法制,任意杀害下属中郎曹将等人。

哀帝的愤怒与审理案件

汉哀帝得知刘立的罪行后,十分愤怒,立即派遣官员去审理此案。刘立为了逃避惩罚,假装生病,卧床不起。办案官员透露风声,告知刘立哀帝将要下旨收缴他的印玺,并要将他囚禁起来。

刘立的请罪与侥幸逃脱

在意识到事态严重后,刘立急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请罪。他辩称自己犯罪是因为自幼失去父母,在宫中受到宦官、宫女的影响,染上了恶习。他还提到一些大臣在哀帝面前搬弄是非,导致哀帝对自己不满。他承认自己杀害中郎曹将,是因为害怕被处死,所以假装生病,希望拖到明年春天得到赦免。

哀帝的大赦与刘立的结局

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刘立侥幸逃脱了处罚。后来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后,刘立被废为平民,不久便自杀而死。

成语的演变与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生怕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形容那些为了生存而畏惧死亡,丧失正义原则的人的贬义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曾用“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来形容那些胆小怕事的人。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贪生怕死”的近义词有“贪图享受”、“贪生畏死”,而其反义词则是“舍生忘死”、“视死如归”。这些成语在用法上,通常用作贬义,用以批评那些为了生存而丧失正义原则的人。

成语的语法用法与结构

在语法用法上,“贪生怕死”可以作为谓语、定语、宾语使用,含有贬义。其结构为联合式,由“贪”和“怕”两个动词组成,分别表示贪恋生存和畏惧死亡。

成语的押韵词与年代

与“贪生怕死”押韵的成语有“众妙之门”、“瘠牛偾豚”等。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成语的英文翻译与辨析

“贪生怕死”的英文翻译为“be mortally afraid of death”。在辨析上,成语“贪生怕死”与“苟且偷生”虽然都含有贬义,但前者强调的是为了生存而畏惧死亡,后者则是指得过且过,将就活着。

通过以上对“贪生怕死”典故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成语的起源、演变、用法以及相关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不要成为“贪生怕死”的人,而是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守正义,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