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荆棘》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典故,它源自中国历史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东晋时期的一个官员王导,他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关于北方(当时已经被外族占领)的铜驼被荆棘所覆盖的消息,于是感慨万分,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和民族危亡的忧虑。
具体来说,王导在宴会上听到了北方铜驼被荆棘覆盖的消息后,非常感慨地说:“铜驼荆棘,天下将乱。”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国家或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时代的混乱和衰败。
这个典故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危亡的感慨。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一、典故起源
“铜驼荆棘”这一典故源于晋代,出自《晋书·索靖传》。索靖,字幼安,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有“博通经史,识见远大”之称。据传,索靖预知天下将乱,国家将发生变故,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句话意味着他预见到洛阳宫门的铜驼将会被荆棘所掩埋,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沦陷。
二、典故寓意
“铜驼荆棘”这一典故寓意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国亡或变乱后的凄凉残破景象。铜驼作为古代宫门的象征,其被荆棘掩埋,意味着国家的衰败和沦陷,给人以凄凉之感。
2. 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索靖预知天下将乱,他的这一预言成为了后世警示人们警惕时世动乱的典故。
3. 表现对故国的怀念和忧虑。铜驼荆棘的典故,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典故应用
1. 宋代诗人陆游在《谢池春》词之三中写道:“似天山凄凉病骥,铜驼荆棘,洒临风清泪。”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怀念。
2. 元代诗人宋旡在《公子家》诗中写道:“不信铜驼荆棘里,百年前是五侯家。”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慨。
3. 清代诗人黄遵宪在《术闻》诗中写道:“荆棘铜驼心上泪,觚棱金爵劫余灰。”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
四、典故影响
“铜驼荆棘”这一典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重视。铜驼荆棘的典故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命运,警惕时世动乱。
2. 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许多文学作品运用铜驼荆棘的典故,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3. 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铜驼荆棘的典故,体现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
“铜驼荆棘”这一典故,源于晋代,寓意深远,影响广泛。它不仅警示人们警惕时世动乱,还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需铭记这一典故,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