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缺》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王敦传》。故事讲述了东晋时期的王敦,在酒后常常用玉如意击打唾壶,结果把唾壶击缺了。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豪放不羁、不受拘束的性格,或者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时发泄情感的行为。
具体来说,王敦是东晋时期的权臣,性格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作乐。有一天,他在酒后用玉如意击打唾壶,结果把唾壶击缺了。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豪放不羁、不受拘束的性格,或者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时发泄情感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典故虽然描述了王敦的豪放不羁,但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粗鲁和不顾礼仪的行为。因此,在使用这个典故时需要谨慎,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
唾壶击缺——王敦豪情与曹操诗意的交融
在历史的长河中,成语“唾壶击缺”承载着一段关于豪情与诗意的佳话。这个成语源于晋朝时期,由大将军王敦酒后咏诗的情景所衍生,至今仍被用来形容心情激昂或忧愤难平的情感状态。
一、王敦其人
王敦,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他为人豪爽,性格放旷不拘束,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被当时的人们视为高尚之士。
二、唾壶击缺的由来
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王敦每次酒后,都会吟诵曹操的《神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吟咏的过程中,他边吟诗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全被他敲破了。这一情景被后人称为“唾壶击缺”,用以形容心情激昂或忧愤难平。
三、唾壶击缺的文化内涵
“唾壶击缺”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王敦豪放不羁的性格,更体现了他对曹操诗歌的热爱与赞赏。曹操的诗歌豪放激昂,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与王敦的性格和抱负不谋而合。因此,“唾壶击缺”也成为了对曹操诗歌高度赞赏的象征。
四、唾壶击缺的传承与发展
“唾壶击缺”这一成语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引用这一成语,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例如,宋代词人张元干在《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中写道:“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宋代词人秦观在《石州慢·九日》中写道:“客边节序,草草付与清觞,孤吟只把羁怀触。便击碎歌壶,有谁知中曲?”这些诗词都体现了“唾壶击缺”这一成语的深远影响。
总之,“唾壶击缺”这一成语,源于晋朝王敦酒后咏诗的情景,至今仍被用来形容心情激昂或忧愤难平的情感状态。它不仅反映了王敦豪放不羁的性格,更体现了对曹操诗歌的热爱与赞赏。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成语将继续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