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振落》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毛先生一至,楚王必使春申君来;春申君一至,楚王必使之出使。足下果见春申君乎?吾所谓使天下从者,徒欲以智激之,非欲以辞说之也。若说之,与仆役同耳。仆仆者,发蒙振落耳。”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成,就像揭去遮盖物的蒙布和抖落树上的落叶一样简单。常用来形容事情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告奋勇去楚国求援,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援赵。平原君对毛遂的才能非常钦佩,称赞他“发蒙振落”,意思是毛遂的才能就像揭去遮盖物的蒙布和抖落树上的落叶一样,非常容易办成事情。
因此,《发蒙振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办成,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成语典故——《发蒙振落》的由来与寓意
成语“发蒙振落”源于西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也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智慧。
一、成语的起源
成语“发蒙振落”最早见于《史记·汲郑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忠臣汲黯。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二、典故的背景
当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意图通过统一思想来巩固政权。汲黯认为武帝的这种做法是虚伪的,他多次在朝会上直言进谏,指出武帝言行不一的问题。
三、典故的故事
有一次,汲黯在朝会上当众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后无言以对,非常难堪地离去。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但汲黯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皇帝设置百官,就是为了让他们直言进谏,而不是让他们光说好话。
四、成语的寓意
成语“发蒙振落”中的“发蒙”指的是启发蒙昧,而“振落”则是指摇动,使物体落下。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也寓意着通过启发和引导,可以使人们摆脱蒙昧,看清事物的真相。
五、成语的影响
成语“发蒙振落”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智慧,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真理、勇于直言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发蒙振落”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进步。
成语“发蒙振落”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揭开蒙蔽,追求真理,不断振作精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