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iān gāo dì hòu。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天地的广大辽阔,后来引申为形容恩德极深厚,也可以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这个成语的出处有两个主要来源:1.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这段话表达了天地之高厚,令人敬畏,不敢不恭敬。2.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在远古时期,传说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像鸡蛋一样。盘古把这团气劈开,轻清之气上升成天,重浊之气下沉成地,逐渐形成了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
此外,成语“不知天高地厚”则用来形容一个人骄狂无知,不知道事情的艰巨和严重。
天高地厚的起源与演变
成语“天高地厚”源于古代对天地广阔无垠的形容,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含义逐渐丰富,不仅限于对自然界的描述,还引申为对恩德深厚、事情艰巨的比喻。
成语的出处
“天高地厚”的成语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正月》中的诗句:“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这里的“局”和“脊”分别指低头和弯腰,表达了诗人对天地之大的敬畏之情。
成语的演变
在《荀子·劝学》中,荀子进一步阐述了“天高地厚”的哲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强调了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天高地厚”的含义从单纯的形容天地之广,扩展到了对事物深度的认识。
成语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高地厚”逐渐从对自然界的描述引申为对恩德深厚的形容。在《金瓶梅》第72回中,有“爹从前已往天高地厚之恩,小的一家粉身碎骨也报不过来”的描述,这里的“天高地厚之恩”即指父亲对家庭的深厚恩情。
成语的比喻意义
除了形容恩德深厚,成语“天高地厚”还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和关系的重大。在《警世通言》卷十八中,有“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劳,止可少答科举而已,天高地厚,未酬万一”的句子,这里的“天高地厚”即比喻恩师的恩情深厚,门生难以回报。
成语的典故故事
关于“天高地厚”的典故,有一个关于盘古开天的传说。在远古时期,宇宙是一片混沌,盘古用斧头劈开了混沌,轻清之气上升成天,重浊之气下沉成地。经过18000年的演变,天地仍在增高加厚,但具体有多高多厚无人知晓,只能用“天高地厚”来形容。
成语的用法与情感色彩
在语法用法上,“天高地厚”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可以作为宾语使用。在感情色彩上,它是一个中性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恩德深厚,也可以用来比喻事情的艰巨。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天高地厚”意思相近的成语有“高天厚地”,而与之相对的成语则较少,但可以理解为“鼠目寸光”,意指见识短浅,缺乏远见。
成语的接龙与组词
成语“天高地厚”可以进行接龙,如“厚今薄古”、“古香古色”等。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新的词语,如“天高地厚恩”、“天高地厚情”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天高地厚”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和演变过程,它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