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种瓜》的典故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故事讲述了西汉初年,萧何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在长安城东的青门(即东门)外种瓜为生,过着隐居的生活。他通过种瓜,不仅体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态度,也借此避开了官场的纷争和危险。
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他辅助刘邦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被封为丞相,地位显赫。他也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因此选择了退隐,过上了种瓜为生的隐居生活。他的这种选择,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态度,也展现了他对官场纷争的回避。
“青门种瓜”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田园、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的人。它也寓意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态度。
一、典故起源
“青门种瓜”这一典故源于秦汉之际,讲述的是秦东陵侯召平在秦朝灭亡后,选择隐居长安城东青门外种瓜的故事。召平,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原为秦朝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放弃了官职,选择隐居,以种瓜为生。
二、典故背景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召平在秦朝灭亡后,生活贫困,但他并不以此为意,反而选择了在长安城东的青门外种瓜。他的瓜因为味道甜美,被誉为“东陵瓜”。而青门,即霸城门,因其门色青而得名,是长安城东出南头的第一门。
三、典故寓意
“青门种瓜”这一典故,寓意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召平在秦朝灭亡后,选择了隐居,以种瓜为生,这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一典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四、典故影响
“青门种瓜”这一典故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引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喜晴》中写道:“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这里的“东门瓜”即指召平的“青门种瓜”,表达了诗人对召平隐逸生活的赞美。
五、典故在现代
在现代社会,“青门种瓜”这一典故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借鉴召平的隐逸生活态度,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之,“青门种瓜”这一典故,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追求物质的富足,也要追求精神的满足。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