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吾彀中》的典故出自唐代名臣韩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已经落入别人的圈套或计谋之中,无法自拔。其中,“彀”是古代射箭时用来盛放箭矢的器具,比喻陷阱或圈套。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时,韩愈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选拔人才。他选拔官员的方法非常独特,不拘一格,有时甚至让考生站在他面前,直接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以此来判断其才能和品德。这种方法虽然有时会遭到非议,但韩愈坚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
有一次,韩愈在选拔官员时,发现一个名叫李程的考生非常优秀,但他的名字却不在推荐名单上。韩愈便向皇帝上奏,请求破格录用李程。皇帝同意了韩愈的请求,李程因此得以入仕为官。
后来,韩愈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之取士,不拘一格,但求其才。今李程者,虽不在推荐之列,然其才识过人,臣已将其收入彀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选拔人才,不拘泥于一种标准,只要他们有才能,我就把他们收入我的圈套之中。从此,“入吾彀中”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人已经落入别人的圈套或计谋之中,无法自拔。
入吾彀中的典故起源

成语“入吾彀中”源于五代时期的历史记载,具体出自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唐代政治、文化、社会风貌的缩影。
成语的由来

“彀”在古代汉语中,原指张满弓弩的状态,引申为箭矢射程所及的范围。而“彀中”则比喻为牢笼、圈套。因此,“入吾彀中”字面意思即为“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某人或某事已经完全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典故的具体内容

据《唐摭言》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有一次私自前往御史府视察进士考试。看到众多新科进士鱼贯而出,他心中得意,便说出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这里的“天下英雄”指的是那些才华横溢、有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进士们,而“入吾彀中”则表明李世民认为自己已经将这些人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入吾彀中”这个成语逐渐脱离了其字面意义,演变成了一种比喻,用以形容某人或某事已经完全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个成语在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
成语的象征意义
在更深层次上,“入吾彀中”这个成语还象征着一种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象征。它表明了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智慧,能够将他人或他事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这种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成为人们评价和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实力的重要标准。
成语的运用与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入吾彀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通过手段和策略达到目的的人。这种运用既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时,它表示某人或某组织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贬义时,则暗示某人或某组织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具有操纵和控制的意味。
成语的启示与反思
成语“入吾彀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地位和影响力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又要坚守道德底线,避免滥用权力和操纵他人。
总之,“入吾彀中”这个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