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意忘形》的典故,得意忘形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00:47:03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得意忘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得到某种利益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后,就忘记了本来的样子,变得骄傲自满、得意洋洋。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叫惠子的人,他非常喜欢研究哲学,经常与庄子辩论。有一次,惠子提出一个问题,说:“天地万物,皆有形状,而我所学的道理,却无法用形状来表达,这是为什么呢?”庄子回答道:“你所说的形状,都是有限制的,而我的道理却是无限的。就像你所说的天地万物,它们都有形状,但是它们的形状都是有限的,而我的道理却是无限的,无法用形状来表达。”

惠子听后,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的问题难倒了庄子。庄子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得意,他继续说道:“你所学的道理,虽然有限,但是你却忘记了它的局限性,认为它能够解释一切。而我所学的道理,虽然无法用形状来表达,但是它却是无限的,能够解释一切。你所谓的得意,其实只是忘形。”

惠子的得意,正是因为他忘记了所学道理的局限性,而庄子的回答则提醒了他这一点。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得意忘形”来形容一个人在得到某种利益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后,就忘记了本来的样子,变得骄傲自满、得意洋洋。

得意忘形的由来与内涵

成语“得意忘形”源于中国古代,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得意时失去了常态,忘记了应有的谦逊和谨慎。

成语出处

“得意忘形”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晋书·阮籍传》。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放荡不羁、不拘小节著称。他嗜酒能啸,善弹琴,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在他得意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自己的形骸,表现出一种忘乎所以的状态。

典故故事

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文化多元的时代。阮籍心怀远大抱负,却对当时的执政集团司马集团不满,但又不敢直言不讳,只能明哲保身。于是,他与几位好友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等竹林七贤相聚,以诗酒会友,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阮籍在竹林七贤中最为疯癫,喝醉时常常哭笑无常。史官在描述他时,用“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来形容他得意时的状态。这句话成为了“得意忘形”成语的由来。

成语释义

成语“得意忘形”中的“形”指的是形骸,即人的身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得意时,会忘记自己的身体,表现出一种失去常态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被看作是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成语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得意忘形”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就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的人。它既可以作为谓语,也可以作为定语或状语。例如:“他一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不再努力了。”

近义词与反义词

“得意忘形”的近义词有“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等,都是形容人得意时的状态。而它的反义词则有“怅然若失”、“心灰意冷”等,表示失意或沮丧的情绪。

成语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得意忘形”这个成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用来评价他人行为的一种标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成功者的期待,也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逊,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目标。

成语“得意忘形”虽然源于古代,但其内涵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时,要保持谦逊,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