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无聊赖》的典故,百无聊赖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5 17:37:21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百无聊赖》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形容人感到非常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这句话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贾府中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但内心却常常感到空虚和无聊。有一次,他在大观园中散步,看到园中的景色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感叹道:“这园子虽好,但只是百无聊赖,有何趣味?”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厌倦和无聊感。

后来,“百无聊赖”这句话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人感到非常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

百无聊赖的由来与典故

成语“百无聊赖”源于古代汉语,用以形容一个人精神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空虚,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成语的起源

“百无聊赖”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在书中,陈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原先盘踞在蓟州。当时,蓟州流传一首童谣:“燕南赵北际,有此中可避世。”这首童谣反映了人们对纷乱时世的逃避心理,同时也为“百无聊赖”这个成语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典故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无聊赖”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花月痕》第二回中,魏秀仁写道:“光阴易度,忽忽秋深,乡思羁愁,百无聊赖。”这里的“百无聊赖”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时世的逃避,而是泛指精神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

成语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百无聊赖”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如清朝黄仲则在《杂感》中写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的“百无聊赖”不仅表达了书生们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不重视。

成语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百无聊赖”这个成语依然广泛运用。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无聊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整个社会的无聊氛围。例如,鲁迅在《彷徨·伤逝》中写道:“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百无聊赖”的近义词有:游手好闲、意兴阑珊、兴味索然、万念俱灰、心灰意懒、穷极无聊、心灰意冷、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等。而其反义词则有: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兴致盎然、怡然自得等。

总之,“百无聊赖”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努力寻找精神寄托,避免陷入无聊和空虚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