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倒猢狲散》的典故,树倒猢狲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14:40:44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树倒猢狲散”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有权势的人或组织垮台后,依附于他的人也随之散去。其典故源于北宋时期的一个故事:

北宋时,有一个叫曹咏的人,他的妻子是个聪明能干的女人。曹咏在朝中担任官职,因为他的职位较高,所以有很多官员和下属都来巴结他,希望能得到他的提拔和照顾。

曹咏的妻子并不喜欢这些人,她认为这些人只是因为曹咏的权势才来巴结他,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她经常劝曹咏不要过于相信这些人,但曹咏并没有听取她的建议。

后来,曹咏因为一些原因被贬谪,他的权势也随之消失。那些曾经巴结他的官员和下属都纷纷离开了他,有的甚至落井下石,嘲笑他的失败。曹咏的妻子看到这种情况,感慨地说:“树倒猢狲散,你看看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有权势的人或组织垮台后,依附于他的人也随之散去。

因此,“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权势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势而灰心丧气。只有真正有实力、有品德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树倒猢狲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树倒猢狲散”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它生动地描绘了权势一旦失去,依附者随之散去的场景。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性的现实,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成语起源

“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宋代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故事发生在宋高宗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曹咏的官员,他因善于拍马屁而深得奸相秦桧的赏识,官至侍郎,一时显赫一时。

故事背景

曹咏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全靠秦桧的提携。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依附者,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围绕在他身边。曹咏的大舅子厉德新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曹咏并非凭借真才实学,而是依靠秦桧的势力才得以升官,因此对曹咏的行为持批评态度。

权势的消逝

随着秦桧的去世,依附曹咏的人纷纷离他而去,正如成语所说“树倒猢狲散”。曹咏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被贬到了新州。而厉德新则因为他的清醒和正直,得以保全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成语典故

厉德新在得知曹咏被贬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曹咏。在这篇赋中,厉德新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他们依靠权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

成语寓意

成语“树倒猢狲散”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权势和地位并非永恒,一旦失去,依附者便会纷纷离去。这也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要过分依赖他人,以免在失去依靠时陷入困境。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成语“树倒猢狲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用以形容某些人在失去权势或地位后,其追随者纷纷离去的场景。例如,在企业界,当一位领导因故离职,其下属可能会因为领导的影响力而选择离开,这种现象就可以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

成语“树倒猢狲散”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要过分依赖他人,同时也要明白,权势和地位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