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学业或事业要靠勤奋努力才能精通。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原文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句话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古代的统治者认为,建立一个国家并治理人民,教育是首要的任务。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谛和道理。因此,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人们才能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成就。
这句话中的“业”指的是学业或事业,而“精”则表示精通或精通。因此,“业精于勤”意味着只有通过勤奋努力,人们才能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精通。
这句话的典故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即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才能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勤奋学习,人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业精于勤——苏秦锥刺股的励志故事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古训,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它深刻地揭示了勤奋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密切关系。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正是这一古训的生动体现。
一、苏秦的雄心壮志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他年轻时怀揣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由于当时学识浅薄,他在各地游历多年,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二、发奋读书的决心
面对现实的困境,苏秦意识到自己必须通过勤奋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刻苦读书。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坚持学习,苏秦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锥刺股。
三、锥刺股的坚持与毅力
锥刺股,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来驱逐睡意,保持清醒。苏秦在读书过程中,每当感到疲倦,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但他依然坚持学习。这种极端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苏秦的毅力和决心。
四、学业有成,名垂青史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苏秦终于学有所成。他凭借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业精于勤”的典范。
苏秦锥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铭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古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