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仇举子》的典故,成语典故——《举仇举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09:55:25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举仇举子》是一个典故,出自《后汉书·仇览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仇览担任亭长时,为了改变当地的风气,他努力教育一个名叫陈元的少年。陈元原本是个不良少年,经常犯法,但仇览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教导他,最终使他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故事表达了“以德服人”的道理,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改变人的行为和品德。

成语典故——《举仇举子》

成语“举仇举子”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古代贤臣的公正与智慧。

“举仇举子”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晋国的大夫祁奚,他因年老请求退休,晋侯询问继任人选时,祁奚的回答令人称奇。

春秋时期,晋国是诸侯国之一,国力强盛,但也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祁奚作为晋国的大夫,深谙朝政,他的退休意味着一个新的权力真空期。

当晋侯询问继任人选时,祁奚首先推荐了解狐,而解狐正是祁奚的仇人。晋侯对此感到惊讶,询问原因。祁奚回答:“解狐是贤能之人,若能任用,必能辅佐国家。”随后,晋侯再次询问继任人选,祁奚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这一举动让晋侯更加不解,祁奚解释道:“我的儿子祁午虽然是我之子,但也是国家之才,若能任用,也能为国家效力。”最终,晋侯采纳了祁奚的建议,任用了解狐和祁午。

“举仇举子”这个成语寓意着祁奚的公正无私。他不仅推荐了仇敌,也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利益的忠诚。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推荐人才时,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判断,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举仇举子”的故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古代贤臣的典范,也成为了后人推崇的道德准则。在选拔人才时,人们常常以祁奚为榜样,强调公正无私,不拘一格降人才。

除了“举仇举子”,祁奚还有其他著名的故事。比如,他曾经推荐了伯乐,使伯乐得以发现千里马,为晋国培养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故事都体现了祁奚的智慧和忠诚,使他成为了古代贤臣的代表。

“举仇举子”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它提醒我们在推荐人才时,要公正无私,不拘一格。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这个成语都提醒我们要以大局为重,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举仇举子”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道德寓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公正无私,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重,选拔真正的人才,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