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壮山河》的典故,气壮山河——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15:17:36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气壮山河”是一个成语,其典故和出处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出处: 唐代张说《孔补阙集市》:成语“气壮山河”最早出自唐代张说的《孔补阙集市》,其中有一句“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2.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其笔记《老学庵笔记》中也有提及“气壮山河”的典故。具体内容是:“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3. 释义: “气壮山河”形容人的气概豪迈,犹如高山大河那样壮观雄伟。其中,“气”指气概,“壮”使壮丽,“山河”指高山和大河。

4. 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和定语,含有褒义色彩,形容气势宏大,气概雄伟。

综上所述,“气壮山河”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唐代张说的《孔补阙集市》和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用来形容人的气概豪迈,气势宏大。

气壮山河——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气壮山河”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成语起源

成语“气壮山河”最早见于唐代张说的《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这里的“气壮山河”形容的是一种豪迈的气概,如同高山大河一般雄伟壮观。

典故故事

要了解“气壮山河”的典故,我们需要回顾南宋时期的一段历史。南宋初年,金国南侵,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南宋王朝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在这期间,南宋有一位名叫赵鼎的大臣,他以坚定的抗金立场和豪迈的气概,成为了“气壮山河”这一成语的典型代表。

赵鼎抗金

赵鼎,字元镇,南宋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在金国南侵时,坚决主张抵抗,反对割地求和。他曾对宋高宗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这种坚定的立场和豪迈的气概,正是“气壮山河”的生动体现。

遭遇迫害

赵鼎的豪迈气概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的反对。宰相秦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赵鼎进行了迫害。赵鼎被贬至外地,生活困苦。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英勇就义

在秦桧的迫害下,赵鼎最终被贬至潮州。在潮州,他继续坚持抗金主张,并积极组织民众抵抗金军。由于秦桧的陷害,赵鼎最终被秦桧的党羽所害,英勇就义。赵鼎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成语寓意

成语“气壮山河”寓意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体现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像赵鼎这样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气壮山河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

成语“气壮山河”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