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不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向曹操上书,提出了许多政治建议。曹操对孔融的建议非常赞赏,认为他的言辞非常简明扼要,不烦琐。因此,曹操称赞孔融说:“要言不烦,吾复何言哉!”这句话后来就被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成语典故——《要言不烦》的由来
成语“要言不烦”源于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其背后蕴含着一段关于智慧与沟通的佳话。
故事背景
在三国时期,魏国冀州(今河北冀县一带)刺史裴徽部下有一位名叫管辂的文学从事。管辂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长《易经》和占卜术,在当时享有盛名。
何晏的邀请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十二月,吏部尚书何晏得知管辂的才学,便邀请他到家中作客。何晏特地带上了自己的好友邓扬,以示对管辂才学的重视。
管辂的回应
在宴会上,何晏向管辂请教《易经》中的义理。管辂并没有直接回答何晏的问题,而是说:“夫善《易》者不论《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精通《易经》的人不会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智慧。
何晏的赞赏
何晏听后,对管辂的回答甚为赞赏,笑着说:“可谓要言不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管辂的回答既简洁又深刻,不拖泥带水,让人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成语的流传
从此,“要言不烦”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管辂的智慧,也成为了后人追求沟通效率的典范。
成语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信息爆炸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有效信息,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要言不烦”这个成语,正是提醒我们要学会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和繁琐,提高沟通效率。
成语“要言不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都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沟通变得更加高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