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然若揭》的典故,昭然若揭——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9 11:34:16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昭然若揭》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易之?昭旧之耻,君其图之!”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心中的高低贵贱是难以隐藏的,就像河流湖泊会接纳污水,山林草丛会隐藏疾病一样。即使是美玉,也会隐藏瑕疵。国君应该容忍一些过错,这是天道。国君应该改变这种态度,昭示过去的耻辱,国君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后来,“昭然若揭”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真相或事实非常明显,就像揭开遮盖物一样清楚明白。

昭然若揭——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昭然若揭”源于中国古代,用以形容真相大白、一目了然。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昭然若揭”最早见于《庄子·山木》篇。原文中,庄子用“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来形容一个人过分炫耀自己的才华,如同举着太阳和月亮行走,显得非常显眼。这里的“昭昭”指的是明亮、显著的样子,“揭”则是指高举、揭开。

关于“昭然若揭”的典故,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扁庆子的学者,他有一个弟子叫孙休。孙休经常向扁庆子请教修身处世之道。有一天,孙休向扁庆子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种田碰不到好年景,事君碰不到好世道,被乡里人和官吏所抛弃。扁庆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昭然若揭”的典故,告诉孙休,真正的道德修养应该是忘掉自己的肝胆,遗弃自己的耳目,无心地生活在世俗之外,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才华。

在日常生活中,“昭然若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真相大白、一目了然的情况。例如,在法庭上,证据确凿,被告的罪行昭然若揭;在商业领域,企业的欺诈行为被揭露,其真伪莫辨的真相昭然若揭。

从“昭然若揭”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几个哲理。首先,真相总是会被揭开,无论隐藏得多深。其次,真正的修养不是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淡泊名利,无私无欲。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昭然若揭”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在现代,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表达观点、阐述事理的重要工具。

总之,“昭然若揭”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真相总是会被揭开,真正的修养是淡泊名利,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保持冷静。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事物的本质。

除了“昭然若揭”,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如“彰明较著”、“众目昭彰”等,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这些成语共同构成了汉语中关于“真相大白”的丰富表达,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