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悲鸿的卖画经历: 徐悲鸿曾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新加坡举办南洋抗日募捐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持抗战。 1942年,他在云南保山举办义卖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用于救治难民与烈士子女。
2. 徐悲鸿的画作市场表现: 徐悲鸿的画作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价格屡创新高。例如,2010年的春季拍卖会上,徐悲鸿的画作总成交额达到了4.458亿元,其中《十二生肖》以7280万元成交,《春山驴背图》以6720万元成交。 近期,徐悲鸿的一幅牛画作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013万元成交。
3. 徐悲鸿的画作拍卖记录: 徐悲鸿的多幅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创下了天价。例如,《奴隶与狮》以3.5亿至4.5亿港元上拍,成为史上估价最高的亚洲艺术品。 在2021年,徐悲鸿的5幅原作拍卖,其中《天马行空》起拍价为210万元人民币。
4. 徐悲鸿的卖画态度: 徐悲鸿在成名后,曾拒绝出售自己的重要作品《双鹫》图,这幅画他决定自己保留。 徐悲鸿生活拮据时,曾用自己创作的画作与任伯年的作品交换,最初需要三四张徐画才能换一张任画,后来逐渐减少到一张徐画换一张任画。
总的来说,徐悲鸿不仅通过卖画筹集资金支持国家抗战和慈善事业,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徐悲鸿的艺术人生
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更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艺术信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一、卖画为生的艰难岁月
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在他年轻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家境贫寒,他不得不以卖画为生。1915年,年仅20岁的徐悲鸿来到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为生。这段艰难的岁月,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二、艺术成就斐然
尽管生活困苦,但徐悲鸿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先后赴日本、法国学习美术,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回国后,他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他的画作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三、爱国情怀与卖画募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启。徐悲鸿一边进行教学和创作,一边筹备在新加坡的南洋抗日募捐画展。他卖画募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抗战。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当时他的画展出时,大家争相购买,徐悲鸿为了尽最大努力,只要有人贴上红条子,他就再画一幅,甚至更多。
四、徐悲鸿的代表作
徐悲鸿的代表作众多,其中《田横五百士》被誉为中国美术复兴第一声。这幅作品描绘了田横五百士视死如归的悲壮氛围,展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此外,他的《卖花女郎》也是一幅人物主题的经典之作,画面中的女郎身姿高挑,神态生动,展现了徐悲鸿深厚的绘画功底。
五、徐悲鸿的艺术精神
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艺术信念,以画笔为武器,为国家和民族呐喊。他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徐悲鸿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