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这个典故主要讲述了刘备对许汜(许子将)的不满。当时,刘备在徐州,许汜作为一位士人,前来投靠刘备。刘备对他并不重视,因为许汜只关心自己的田地和房屋,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刘备认为许汜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对他非常不满。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它也提醒人们,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小利益。
求田问舍——一个关于远大志向与个人私利的典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成语“求田问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用以比喻那些只顾个人私利,缺乏远大志向的人。
典故起源
“求田问舍”的典故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故事的主人公是陈登,他是汉献帝建安年间的广陵太守,以清廉和为民造福著称。而与之相对的是许汜,一个胸无大志,只知追求个人私利的人。
故事梗概
许汜曾拜访陈登,却因陈登对他的冷淡而心生怨恨。一次,许汜在陈登家中留宿,陈登却独自睡在上床,而让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因此对陈登怀恨在心。后来,许汜在刘表手下任职,借机污蔑陈登,称其待人粗暴无礼。刘备听后,不仅没有同情许汜,反而教训他只知道求田问舍,不知忧国忧民。
典故寓意
“求田问舍”这个成语,字面上指的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询问屋介,比喻只顾个人私利,缺乏远大的志向。刘备对许汜的教训,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强调一个人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人的物质享受。
历史影响
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一个警示人们不要只顾个人私利的成语,也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远大志向的重要标准。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者都引用了这个典故,用以表达对那些缺乏远大志向的人的批评。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求田问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个典故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追求,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求田问舍”这个典故,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警示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更激励我们要为实现这些志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