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点在哪里,请大家发表高见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读”和“写”上。
“读”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体验情感,感悟思想的主要方式。对于读的要求主要是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情感,读懂文中的思想等。“读”是输入的过程。
“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写,包括写字和写作两个方面。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是基础,能够流畅地、自然地、准确地写出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小学写作的基本内容。“写”是输出的过程。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要有作者的意识,不光要关注“写的是什么”,还要关注“是怎么写的”。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要引导孩子想一想,如果你是读者你最想知道什么。
所谓“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是“一笑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提升。
孩子小学六年级,换语文老师了,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不受影响呢
我家孩子四到六年级换了三个老师,不是老师不好,而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因为换老师也不是坏事,每个老师都有他讲课的风格,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你必需适应,否则坑自己。
我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代课老师,我发现我的文化底蕴不够深,没有办法教好他们怎么办
以我之见,文化底蕴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文化底蕴深厚,那这个人很可能不正常;觉得自己文化底蕴不深厚,是正常的。
怎样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深厚?我觉得首先要读古书,尤其是在当下。古人留下的书,经历了长期的历史风云的冲刷,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何况古代的书远远不只半部论语。从古代的书,特别是从古代的经典的书籍中吸取营养,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博识稳健的人。现当代有些人写的一些流行文学,这个戏说,那个传奇,有的显得非常肤浅,读多了,人也变得轻浮,要慎重对待。
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对古人为什么在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不是二年或者四年。有一次读《礼记》,才知道原委。书上说,人从出生到三岁,没有自立能力,要靠父母一口一口地喂,不然会饿死;要靠父母给他穿衣,不解会冻死。饮食起居离开的父母,就不能成长。所以父母死了,做儿子的,要守孝三年,以报答父母的恩情。这就是守孝三年的由来。
所以,真的要想文化底蕴深厚,我认为应该多读古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古代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根上有营养,我们要珍惜;如果只是贪吃一些嫩叶,可能长不大,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