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退避三舍是怎么回事儿
春秋时,晋献公之子重耳为避祸,在外流亡19年。重耳来到楚国时,楚成王待他以上宾之礼。一天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交战的话,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退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果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文公,在他治理下,晋国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
8.晋文公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以为对力害怕,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的骄傲轻敌,打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为何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因为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消息就逃亡了。
重耳流亡了十几年的光景,来到楚国。楚成王很看好重耳,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以国家礼节对待重耳。
一次,楚成王摆下酒宴款待重耳。两人把酒言欢,楚成王忽然间就问重耳:“你若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思索片刻道:“美女侍从,珍珠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也是楚国的特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的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成王道:“公子过谦了,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了笑回答:“要是能如你所说,我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一直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每舍是三十里),到那时,还不能得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开战”。
大约四年左右,重耳果然回国做了国王,史称“晋文公”,在他的努力下,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33年,楚国果然与晋国发生了战争。两国军队阵前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下令晋国军队退后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却认为晋军是胆怯退兵了,就马上追击,结果,晋军利用楚军的轻敌,大败楚军于城濮,就是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体现了他知恩图报,讲诚信人格魅力,不愧为这一代霸主。
成语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里
“退避三舍”,意思是指为了缓和冲突,主动避让和回避。那么,“一舍”到底是指多少里地呢?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退避三舍”这个典故的来历。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就是当初的公子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
当年,也不知道老糊涂的晋献公听信了谁的什么谗言,非要把太子置于死地。
他先是残忍地杀死了太子申生。后来,他又怀疑太子异母的哥哥重耳也有重大嫌疑。
重耳听到了消息,就赶紧逃出晋国,去“外国”寻找活路。他东躲西藏,在外度过了19年的流亡生涯。期间,他曾经逃到了楚国。楚王很热情地收留了他。
有一次,楚王设宴款待重耳。酒酣耳热之际,楚王对重耳说:“你是晋国的公子,哪里也不是你的久居之地,总有一天你要回到你的国家的。
如果将来能够回到晋国,有朝一日还能手握大权,你会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说:“大王这是在说笑话吗?楚国美女如云,绫罗绸缎不计其数,而且还盛产象牙、裘皮等珍贵的东西。晋国有的楚国都有,晋国没有的,你们楚国也有。
天下还有你没见过的稀罕物吗?我又能拿出什么来报答你呢?”
楚王说:“公子,话可不能这么说啊!虽然我不缺什么东西,可是,我有是我自己的。历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危难的时刻,我收留并善待你,你总得有所表示啊!这也是你应具备的做人之道啊!”
重耳听完楚王的话,羞愧难当。他低下头,想了想说:“那好吧,借您吉言,希望我能够跟父皇冰释前嫌,重新回到晋国,还能执掌大权。
那时候,万一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你我两军对垒,我会‘退避三舍’,向后退让90里地,以示对您的尊敬与回报。
如果还是不能得到您的原谅,那我们只能再开战了!”
四年后,重耳果然回到了晋国,并当上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由于晋文公在外流亡多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所以他十分体谅百姓的疾苦。
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强盛起来。
其实当初楚国也十分强大,经常出兵征讨别国。公元前632年,楚国联合几个小国,攻打宋国。而宋国与晋国一向交好,于是宋国向晋国求助。
晋文公马上点兵,亲自出征。在攻下几个小国以后,然后挥师向楚。这样,晋文公一语成谶,楚国和晋国果然成了敌对双方。
晋文公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在两军对阵的关键时刻,命令军队退后90里,驻扎在城濮,也就是现在山东鄄城的西南。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当追到城濮的时候,楚国的领兵大将子玉,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根本没有把晋军放在眼里。
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
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于是晋军集中兵力,把楚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子玉自知无颜见楚王,含恨自杀。晋文公下令,吩咐将士们把楚军赶跑就行了,不要再追杀。晋军还捡拾了楚军逃跑丢掉的很多粮草,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也正是这次关键的战役,也奠定了晋文公霸业的根基。
后来,晋文公知恩图报的故事传为美谈。
晋文公也以诚信、仁爱的人格魅力,以及骁勇善战,嬴得了世人的敬仰。晋文公一鼓作气,吞并了其它几个小国,成了中原的霸主。
从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我们可以看出:“退避三舍”是指退让九十里。而“一舍”当然是指30里。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我们也能从中悟出好多做人的道理。
一是人生本来就是起起浮浮,在我们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或许不久会有“柳暗花明”,比如当年逃亡的公子重耳最后成了晋王;
受人之恩,定要知道回报,比如楚王说的那番令人深思的话;
做人,一定要信守诺言,才会成大器,晋文公也因此奠定了他霸业的基础;人生不可大意,或许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比如楚军后来对晋军军情的错误估计,使得战争失败。
其实现在生活当中“退避三舍”这个词常常用来表示“忽略”“漠视”。
比如有些人平时说话比较尖酸刻薄,或者是那种“杠精”之类,我们可以本着“不与傻瓜论短长”的心态,“惹不起,躲得起”,不与这种人做无谓的争论,对其“退避三舍”。
还比如日益增多的“水滴筹”“轻松筹”。有不少人,其实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差,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财产为家人治疗,反而用“卖惨”来赚取人们的同情,骗取钱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总之,现在“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表达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和事,采取忽略、漠视的态度。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