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名言 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论语中所有的名言警句,大家有汇总好的可以分享下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3 09:45:31 浏览1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论语中所有的名言警句,大家有汇总好的可以分享下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4.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 父子温、良、恭、俭、让

  8. 礼之用,和为贵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君子不器

  11.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2.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5.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6.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7.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8.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2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2. 德不孤,必有邻

  23. 枨也欲,焉得刚

  2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也之者

  3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3.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34.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5.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3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8.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4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2. 克己复礼为仁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4.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5.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47. 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8.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9.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捐者有所不为也

  5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5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3. 刚,毅,木,讷近仁

  54.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55.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5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8.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2.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5.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66.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7. 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

  68. 辞达而已矣

  6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辞,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0.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71.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72.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3.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74.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5.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6.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8. 小人之过也必文

  79.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80.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8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贤文,诲语谆谆,你所喜欢的《论语》名言有哪些

孔子的《论语》是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名言名句,读了让人长智慧,会使人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最喜欢《论语》这样几句名言,有论读书的,有论做人做事,充满着辩证法和哲学观,读罢对做人很有启迪。

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意就是学习了而不去深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有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疑惑不解。孔子对读书学习说得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富有哲理,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修养素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现实中人们一谈到知识的积累都知道要学习,得怎样学习,如何读书,还是孔子说得最清楚、最明白了,如今之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论”,就是没有掌握读书学习的好方法,将读书学习脱离开来,以为读书就是多看、多读,而不注要读与思、读与懂方面下功夫,有的人书读得很多但没收获,没有效果。

正像毛泽东所说:读书就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在读书学习上,将毛泽东这句话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弄懂了,这样的读书学习方法就一定会有实效的。

二、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其意 是说,品德不加以培养,求取学问不加之讲习,听到道义不能相从,有了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孔子不愧为大学问家、大智慧家,孔子将道德、读书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问题相题并论,这三则之间确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这就是孔子最忧虑的事情,2000多年前是这样,就是如今,仍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现实中许多人就是不知道孔子说的这个理。不少人将学习和道德分离开来,认为学习是孤立的事情,一个只要将学习搞好了,自己有了技能了就能走天下了。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还有说得更直白:”商品经济社会,道德能值几个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有了这样的思维,想怎么赚钱就去怎么赚,失德又失志。

我时常想,孔子的智慧为何如此超群,他将事情能说到实处,做人先有德,没有德,就没有得,试想,一个人没有修养素质的人能走多远,即使是这种人发了财也会半路”翻车“的,这样的人和事时有所闻,说明了孔子的忧虑是正确的,并不杞人忧天。

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就是说:立志于道上,坚守在德上,依靠有仁上。孔子培养学生的方法和内容,以仁、德为原则,以技能为内容,让学能德够德智体全面地发展。孔子是高见的,更是智慧和聪明的,人来到这个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做人就需要有德,没有德最终会失去得,就是永恒的道理,这个道理现在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实践中弄懂了正确性,不少人并努力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向德字靠近,这也是智慧之人。

读《论语》的次数越多,便会觉得孔子的智慧越大,孔子说的话有不少是经典之作,对当下依然有现实和积极意义,这便是做事要先做人,做人德为先,善为行,一个人有了德性再去读书学习或者去做事,哪境界、哪心怀就不一般了。

小结:我是60多岁的人了,经历的许许多多的磨砺,人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顾眼前,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方法,从上世纪的”又红又专“到如今的”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等这些都是一个道理,衡量一个人必须用”德“字来考量,一个人失去了德,也就没有做人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看准了这一点,这就是我读《论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

论语12章中,名言警句分类哪几方面

《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所讲过的话,但是不局限于授课,还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是一篇问答体的谈话笔记。

《论语》共有20章,20章的内容不象现代人写作会分门别类地分章,每章题目都是以文章开始的几个字为题目,所以,每章的内容很杂,范围广泛,章节之间有交叉、重复的情况存在。

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

一、修身。比如孝悌、几个弟子问孝,孔子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答案;

二、礼仪。国家的祭祀仪式,不同级别官员的待人接物礼仪,都有记载。

三、学习。这个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生活中入场所见所闻的看法。比如,孔子教训儿子孔俚,“不学礼,无以立;不学文,无以言。”子夏问画画,孔子提出了“绘事后素”的观点。

孔子是个有趣的人,透过《论语》可以发现孔子可爱的一面,孔子的变通思想,孔子在弟子们面前率真的表现。总之,《论语》的学习不是仅仅记住所谓的名言警句,而是学习《论语》散发出来的浓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情味道。若论名言警句,每句话都是名言警句。

《论语》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录

《论语》中有一句经典的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在贫和富的状态下,如何保持最好的状态。

后一部分,则以此为引子,说明做学问和修身都要有发散性思维,知此达彼,举一反三。这和后面《公冶长篇》中子贡讲与颜回的对比是一个逻辑。

首先是子贡抛出观点:人在身处贫穷时不要有谄媚心,身处富贵时不要骄横,是这样吗?

子贡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因为很多人在处于贫穷时,会有自卑心理,为了追求利益,有可能会丧失了人格尊严,有谄媚心行谄媚事时常有之。这样做,也许会让自己处境会有所改善,但长此以往容易把自己的人格定位压低,甚至是到达沦落的境地。

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的回答是“你说的对,但是不如身处贫寒保持快乐的心态,富足有钱的,做个崇尚礼法的人。这才是好的人生态度。”

是的,贫和富是没有绝对界线的,即便有界线,也是相对模糊的。但自己处于什么行列,有什么样的心境,人生做出怎样的答卷,全看自己。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绝对导致精神上的痛苦。生活里,经济水平一般的人,如果能够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在人际关系上家庭和睦、亲朋融合,在精神层面有所行动和追求,那么即便生活贫穷,也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在如今经济发达的时代,贫富差距明显,孔子的贫而知乐、富而知礼的倡导,于今天也非常有价值。

子贡不愧是孔子的优秀门徒,他由贫富话题,很快上升到发散思维,他又说:认识事物、学习思想,其实和诗经中所说的开料、打磨、抛光一样,需要不断挖掘,最后把粗糙的骨头、牛角或者玉石胚料打造成精致的工艺品。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对子贡说:端木赐啊,从现在起我已经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你已经达到了告诉你“往”,你就知道“来”的水平了!

这里的“往”和“来”,意味丰富,它可以是过去和未来,也可以是条件和结果,甚至是已有的旧知识,和由此引发的新知识等。这就是知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到智慧的过程。

《论语》的这话名言,有没有让你感觉到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