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里与心理 思想

思想与心里是什么关系?你觉得心理是什么,和心里有什么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0 15:58:16 浏览8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思想与心里是什么关系

个人观点:

思想和心理本来是没有关系的,但由于后天的学习,两者的关系变成了“发送——接收——反馈——发送”循环往复的关系。

理由如下:

每个人都是从胚胎、婴幼儿成长起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接收和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技能、情感……在我们接收到这些学习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思想,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理。

思想承载的是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心理是我们人生来就具有的本能:在我们学习之前,我们不知道人的心理的那些本能东西叫做“七情六欲”,但是,它们都是事实存在的;因为我们经过学习,并且继承了先辈人的说法(把心理的那些东西叫做七情六欲,当然,先辈人如果把它们叫成别的,我们继承的也就会是别的说法?)。

经过了学习,我的们的思想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时候它就会和心理共同工作,刚开始时也许不那么太协调:思想觉得“好”时,心理该“快乐”还是“没反应”?慢慢的,心理和思想就会越来越一致,越来越同步:当思想觉得这个事“不太理想”时,心理就会“难过”;当思想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太棒了”时,心理就会“愉悦”……

当两者越来越协调越同步,有时我们就分不清究竟是思想先发出信号还是心理先发出信号,也就会搞不清楚两者的关系。其实,“思想”里的知识把“好坏中差”的评论信号发送给“心理”,“心理”接收后,将自己本能的“喜怒哀乐”反馈给“思想”,“思想”再根据接收到的“喜怒哀乐”加工整理,把接下来要做的(反应/体现/呈现……)的再次发送给“心理”……如此的循环往复,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的思想和心理。

“思想”承载了我们的知识,“心理”保有我们的本能。要拥有健康平和的心理,用知识武装自己时就要有选择性。愿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满的,心理都是健康平和的。

你觉得心理是什么,和心里有什么区别

心理是内心深处最底线真实的想法,心里是物质基础壁垒。我们从物质跟想法比较,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从我目前的学习还无法回答你,这好像挑战人类物质基础的底线了。你的问题好比如,电脑跟在电脑里找到什么又是一回事!我们正常人的眼里,电脑就是一个电脑,但是在电脑里找到什么,那要看个人的想法与追求。

人的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这人是什么心理

谢谢邀请。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我们经常看到人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我认为可以分成表里不一的人和表里不一的事这两个不同类型来剖析。

表里不一的人指的是虚情假意、爱说谎话、欺上瞒下的人。他们把说一套做一套当成自己获取不当利益,达成个人目的策略。这种人总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可能短时还能蒙骗领导蒙骗他人,这种人属于品质有问题的人,经不起时间考验。

表里不一的事有许多类型,绝大部分人都做过或经历过。比如父母来电话问最近过得怎样?我们都说好着呢,可一边回答,鼻子却是酸酸的,这是善意的谎言。有时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总得要低头,我们总不能因领导有时工作方式不合我们个人的心意就拍手不干吧。虽然不认同,但是按上级的要求(不违法)做,这叫服从。还有时在非原则问题上向朋友妥协,比如朋友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她很兴奋地向你展示,你虽感觉不那么漂亮,但送上几句赞美也是高情商的一种体现。

总之,在人品修养上我们一定要做表里如一的人,坚守诚信、正义、正道。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要灵活变通而不抱残守缺,什么事都不知妥协的人那就成了走极端、自私、极其自我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人。


心理素质与心理境界的区别你觉得是什么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遇事后内心与外在综合表现,心理素质好的遇事波澜不惊,心理素质不好的遇事乱无章法。而心理境界是一个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的见解,境界的高低看事不一样。

可以理解为胆识与觉悟的区别!

心理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来怒答一波。

心理和情绪在心理学上本身并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心理是情绪的上位概念,也就是说情绪是心理的一部分。

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会了解心理学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而心理过程又分为知、情、行三个部分。知就是认知,在认知这部分包括人的感知觉、记忆和思维。情这部分就是情绪、情感,其实情绪、情感本身也就带有了一定的行为倾向。行的部分就很简单了,就是个体的行为倾向,而且心理学三大势力之一的行为学派就是专门研究个体行为的。行为学派认为人的心理就像是一个暗箱无法真正测量和窥探,只有通过外显的行为才能对心理进行推断,这种推断才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心理学不断发展,各个流派呈现出趋于综合的态势,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咨询方法的整合状态。而心理特征是个体的稳定状态,通常包含的内容就是个体的人格特质等内容。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情绪是一个人整个心理状态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动力特征,是个体心理的一种表征。

这里再讨论一组感念:心态和情绪。心态和情绪也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而且在学界或者说在做相关问题研究的时候,有学者会将两者进行混用。但其实,心态之中有许多态度的成分,而态度本身,在心理学学科层面而言,就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心态也是情绪的上位概念。

为何心理和情绪特别容易被混为一谈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情绪相对我们内在的其他状态而言是最易为个体所感知的状态,且除了行为倾向以外,是最具外部表现特征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且,在生活中,人们非常善于保护和体会另一个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且以此作为自己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

但从学理方面来讲,心理和情绪并不是同一个量级的感念。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情绪化的人与理性的人心理有什么区别

情绪化的人与理性的人的心理,有什么区别?

情绪化的人与理性的人的心理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情绪化的人心理是唯心的感性的,理性人的心理是唯物的理性的。

《一》,情绪化的人和理性人的心理根本区别。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受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意识形态支配的。上升到理论上讲,就是世界观问题。

情绪化的人所兼持的是一种唯心史观。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他都是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及思维习惯。去任性的对身边的人和事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肤浅的不是本质地,只是表象的感知,作出判断和结论。而结论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和本质反映。在很多时候,这种无科学性缺乏唯物意识的判断结果,都是与实际背离的。情绪化的人心理的本质,是形而上学的,凭自己的唯我(心)感性的认知观世界,缺乏唯物主义的史观。

理性的人是和情绪化的人,恰恰相反的。在理性人眼里,他都是用唯物主义的理性心理,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理性的人看世界观万物,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工,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所得到的结果是科学的正确的可靠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唯心感性,后者是唯物理性。

《二》,情绪化心理是理性心理的大敌。做人不能情绪化,人生成功必理性。

情绪化心理是理性心理的大敌。人生必须理性,做人不能靠情绪,是人生旅途的左右铭。我们每个人的日子,都想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而这样的日子主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智慧的人生,从实在意义上讲,就是每个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里,为人处事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理性的思维和心态,去面对人生中各种坎坷和困难。若缺乏生活中的理性,任凭自己的情绪你是无法争取到美满幸福生活的。

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足以说明。

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家庭来实现人生幸福分享的。而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靠夫妻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的。夫妻努力为幸福生活付出,首先是夫妻一条心,才能让黄土变成金。而一条心的获得,是夫妻在平淡的柴米油盐中,用理解包容和沟通经营出来的。因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若没有夫妻间的信任理解和包容,各任各的性,各自都不去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任其泛滥和发展,这个家还能存在吗?夫妻还能同床共枕吗?实在难为。

所以说,做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情绪化。情绪人人有,如何管控好情绪才能方显人的智慧和能力。

做人要不得情绪化,做事需要理性,这是人生的左右铭。

《三》,理性心理的修练和培养。

既然说做人必须理性,而我们每个人都还各自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化问题。这种矛盾的人生心理也是不可避免的。实践证明负面情绪要不得害死人。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人生中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解决好这个矛盾,每个人必须先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在遇事生情绪方面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回忆在过去因个人情绪失控,给自己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和后果?这样在正确认识自己和肯定自己的前提下,通过回忆找出了自己因个人情绪失控,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后,你就能针对问题作出修练和培养解决个人情绪化问题。着力点应从这里开始。

其一,从提升自己着演,养成读书学习的优良学习作风,养成习惯坚持如一。从书本学习做人处事能力。开阔自己的知识范围,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自己处事冷静和三思而后行的思维能力。

其二,从社会实践中学习。注意观察那些做事胸有成竹,遇事稳妥以待的人,处事风格和能力。从他们身上学用结合,时间久了自己也慢慢能做到,遇事不情绪化,也能用理性的思维去面对和处理要解决的人和物问题。

其三,遇事控制好情绪是关键。要牢牢吸取情绪失控的危害和教训,坚决杜绝发生。做到忍,忍,忍,一忍再忍,忍到底。

结论。

人的情绪化心理是由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决定的,是人生的负能量,对人危害极大,必须根除。

理性的心理,是后天修练和培养的。是人的左右铭,是人生成功的必备。

情绪化心理和理性化心理,是相对的。实质上就是两种世界观,在人生为人处事生活中的反映。前者感性唯心,后者理性唯物。

根除情绪化心理,确立做人理性,完全靠自己。必须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通过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向他人学习两个方面来实现。但重要的还要做好自控。

心底、心里和心中有什么区别

心底,心里和心中有什么区别?我来作答!

□心底是人们心里最深沉的地方,是人们心中最神密的温床,如果一个人心底装着你,那一定是深深地爱着你!但如果一个人把你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那一定是被你伤透了心!所以每个人的心底的爱或痛都是自己最神密的!

□心里的故事就多了,概念要宽泛得多!心里正如蓝天,他装着白云或细雨,就如同心中和心底都装在她心里!

囗心中是一个人最宽广的大海,她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影你对生活态度!

总之,心底,心里,心中是人心灵的共同体,相互依又相互排斥。所以人们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心理和心态怎么理解,有什么区别

心理一是人的心思、思想、感情等心里现象,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反映。

人们一般认为心理就是指人的”心灵”,”心”是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来源,”理”是把思想和感情加以条理和规则。所以心理被称为心思、思想、和感情的总称。

心态是人对某一事物和人的印象经过大脑的分析和思考产生的某种态度或形成某种情绪,或内心对外界反映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态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心理和心态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共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

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反映的结果,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有相对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心理和心态的区别在于:心理是人的大脑中进行的诸多思维活动,是内在的,看不见的。

心态是经过思维活动后产生对具体事物所持观点、看法和态度。它往往会通人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等形式表现出采,是可以查觉到的,有外显性的。

心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变,则心态变,态度变,行为也变,习惯也变,人格也变,命运也变。所以人的心态决定命运。

虽心态不能离开心理而独立存在,但是积极的心态可使人的大脑接受更多的新信息,可促进认识的良性循环。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如何判断

一、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判断:

(1)激发因素

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简单区分就是是否与现实相关、与道德相关,相关是常形冲突)。
常形冲突指一是指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涉及到大家公认的重要的生活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内心痛苦;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种: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是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的为它操心,不懂精神病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入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中;吃药怕肝硬化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

(2)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不同,病症不同。

(3)情绪反应

情绪是否受自己控制。

(4)社会功能

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是否受到影响。

(5)泛化

泛化指对某种刺激有反应,对相关刺激也会有反应。比如你害怕蛇,后来对长长的细细的东西都会害怕,这就是泛化。

二、下面是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