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周刊 妙笔 社论 青少年 不可

年轻不可轻 | 新民周刊青少年社论大赛“妙笔奖”作品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21:10:02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迎接时代发展的洪流:

基因产业对人类利大于弊

作者:王思宇

复旦附中

指导老师:石莉

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正式颁给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发现了与已灭绝古人类和人类进化相关的基因组。

正如施一公所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正在基因技术上不断前行。通过分子层面的基因研究,一些先前被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的疗法、基因治疗、试管婴儿等技术深深造福了人类;在此次疫情中,也是基因层面的PCR技术赋予了我们通过核酸检测检出病毒的能力。可以见得,基因产业正带给人类无穷的便利与福祉;但对于基因技术,为什么仍有如此多的抵制之声?

其根本原因有二:人们对基因技术的不了解以及固有观念的影响。

首先,对基因技术的不了解分为两类:对技术细节上的不了解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正是因为技术细节的不了解,人们视基因技术如阴影中的猛兽,不知道它的能与不能,因而也就会怀有不合理的偏见:目前的基因技术只能说是刚起步的阶段,尚有极多技术难题未被解决,全身基因改造的“超人”会引发社会不平等这类偏见是超脱于现状的。

其次,世界上大多国家早已立法规定只允许“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同时也禁止对新生儿的试验性基因编辑,对于基因技术的伦理方面的担忧,或许并不必要。

固有观念的影响这一点,或许在中国并不明显,而在西方更为明显。中国人一直倾向于实用主义的态度,接受基因技术也较为容易,与固有的文化冲突不大;而在西方,基督教在社会道德的形成中占有主导地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基因技术是修改、创造生命的技术,人类运用基因技术,岂不是把自己自高自大地置于上帝之位?也因此,基因技术在西方被广泛抵制是自然的事。

其实,这只是科学与宗教之争的一个缩影。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中提到,人类需要相信存在有比自身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继续保持责任感和敬畏心,当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由科学解释时,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就会迅速流逝,人类的妄自尊大一旦走到了尽头,世界的毁灭便在所难免。

这固然是人们未来需要随着基因技术的深入发展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当下,或许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因各种疾病受苦的现状才是更迫切的,在明知基因技术非常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时,这并不能成为阻滞基因产业发展的正当理由。对于人类、时代当下发展而言,这颇有“因噎废食”之感。

基因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还要逐步改变人们的偏见。我们能做的,正是迎接时代发展的洪流,以审慎的眼光拥抱支持基因产业的发展。

用理性和善意留住人间温暖

作者:骆思娴

展开全文

奉贤中学

指导老师:李志秋

2022年7月,武汉街边的一家糖水铺因为17年未涨价,只卖两元的糖水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热潮。在大家亲切地称这位名叫谢永安的老人为“糖水爷爷”,感动于老人在浮华尘世一隅中的坚守,赞叹糖水物美价廉的甜蜜与温暖的同时,一些尖锐阴暗的言论也在网络中悄悄浮现:有人指责糖水爷爷不戴手套,质疑糖水铺的卫生安全;有人揣测老人不安享晚年而出来摆摊定然是子女不孝……闲言碎语铺天盖地,老人只得被迫放弃糖水铺,回了老家。人们遗憾于这份暖意的消失的同时,更要注意到这背后的网络暴力。为什么这份单纯的善意会被网络恶意揣测,为什么这样温暖的老人会被网友恶意中伤?网络暴力究竟因何而起,反映出什么问题,怎么样才能遏制这样的现象?这是我希望大众所了解的,将其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的。

所谓网络暴力,网络即施加暴力的媒介。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网络世界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之地,也成为了恶语伤人者的庇护所。究其原因,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不容忽视。躲在屏幕背后的人们,随意发泄情绪,完全不需要为自己的情绪化的言论负责。所以“键盘侠”放肆又猖獗,践踏他人的权利尊严,击破他人的心理防线。同时,网络社会的畸形也反映出部分网民内心世界的狭隘。现实中极度自卑的人在网络上或许就会变得狂妄自大。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着众生,是道德的树立者、审判者、执法者。上海女顾客为了给患有听力障碍的父亲送菜的外卖小哥打赏200元而遭网暴,最终走上绝路。可见这些人对道德的理解浅薄又幼稚,讽刺至极。

除了人们的狂妄自大,还有跟风的风气。很多网民如同墙头草般随风倒,毫无自己的判断,汇成“乌合之众”,当今的社会也因此成为“后真相时代”。往往朋友圈里充斥着“震惊!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红字大标题,评论区里肆意的恶意揣测和言语中伤,却又在几天之后,转变为澄清和实锤。网络或许会还给他们清白,但却抚平不了因为网络暴力而留下的伤疤。加害者零成本的几句话,一步步把受害者推向深渊。而在这背后却反映了极致恶毒的人性,毫无判断的思维和没有被严格约束的网络风气。

有的人曲解着他人的善意,有的人亵渎着他人的温暖,更是有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消弭网络暴力的第一步是理解与尊重,人类的认知趋向于简单快捷,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打破刻板印象的边界,跳出刻板印象的桎梏,切不可以己度人。而理解与尊重需要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从众之害必然巨大,当恶语被群体所庇护,言论自然不受控制,超过道德范围,网络暴力就在这样的人性之恶中愈演愈烈。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做出判断,方可远离群体的失智和暴力。在社会国家层面,网络的实名制应该即刻推行,进而提高网络透明度,同时设立相关法律进行约束。人性经不住诱惑,所以在自律的基础上还需要他律。网络暴力是一把无形的尖刃,杀戮着最纯真的温柔和善良。我期待有一日,屏幕上是和风细雨,生活中亦其乐融融,人们的内心如“糖水爷爷”的糖水般清澈。

与你赛跑的,不再是人类

作者: 张金皓

市二中学

指导老师:张菁

2022年11月30日,马斯克与硅谷、西雅图等科技大亨联合创办的AI研发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对话式大规模语言模型——ChatGPT,该模型大大打破了人们对AI的刻板印象,不论联想能力还是图形设计方面的问题ChatGPT都能做出可圈可点的回答,掀起全球对AI究竟能做些什么的大思潮。

引发这样的思潮早已不是第一次,虽然人工智能的想法早在1956年就已经成型,但受限于当时计算机计算能力直到近十年才得到发展。2012年Google X 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非监督学习系统,从千万张图像中从零开始学习并直接找出含有猫的图像;2016年发布的AlphaGo碾压全人类顶尖棋手的离谱战绩再次提高了人们对于AI能力的预期与信心。

当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没有落后。2018年,商汤科技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源的MMdetection目标检测框架问世,一举拿下当年国际COCO目标检测挑战赛冠军;2020年华为推出全新的深度学习框架,该框架不论能涉及的领域还是性能和学习效率都能轻松碾压同时代的几乎全部学习框架。

超高精度AI的出现无疑会对人类产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较为简单重复的劳动将完全被AI接管,然而人工智能真的会仅限于简单重复劳动吗?2004年美国经济学家曾列出一份名单,其中包含他们认为会在短时间内被AI的大潮裹挟消逝的行业,其中清一色的都是简单重复劳动。然而他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在富士康尚未开始大规模安装智能机械前的2010年,谷歌就发布了首款自动驾驶汽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再是人类独享的能力。经济学家们当时看来如铁律般的预言从提出到被啪啪打脸不过只花了6年时间。一个新事物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很难预期的。

“如果马能投票,那机车就不会诞生”,这是一句半开玩笑式的西方谚语,它被用来表达那些将要替代的行业从业人员的无奈。诚然,马在人类现代运输业中几乎彻底的消失了,但却成为了高档的消费品和宠物。集装箱的出现虽然夺走了码头工人的工作,但却创造了卡车司机、起重机司机等等一系列行业,原先一家人都从辛勤劳动才能养家糊口变成了仅需一人便能养活一整个家庭。旧工作被取代都会伴随着新工作的诞生,因此我们不必过分担心被代替。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失业,但少数人失业换来的会是总体社会财富的增加。

新时代的钟声已然敲响,奇点已然临近,与我们赛跑的将不再是人类,而是我们曾做梦也想不到的新物种。我们不再会面对被冻饿而死的危险,但却很难避免人生变得灰败的悲剧。只有紧跟时代前沿,才能避免王国维所说的悲剧中之悲剧。

往期推荐

武契奇、埃尔多安身体到底怎么了?尹锡悦才叫遇到麻烦大!

犯罪率连年下降?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又翻车了......

那些年,阿拉背着老师偷看的“那种”小人书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