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诗词是史诗
- 如何看待毛主席的诗词
- 你认为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现代古典诗词界处于什么地位
- 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如何能够媲美古时哪位诗人
- 毛主席都写了哪些诗词作品,成就最高的是哪一首
- 你最喜欢毛泽东诗词的哪一句
- 你读到过的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 毛泽东诗词是苏轼、辛弃疾后又一大家,你赞同吗
- 毛主席写的哪一首诗词让你印象深刻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诗词是史诗
毛主席的诗和词直接反映毛主席光辉的一生。从少年立志,走向革命生涯到革命成功,各时期都有毛主席的代表作,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与缩影,是浓缩文化艺术的精华,说她是中国的史诗当之无愧,也毫不夸张。
如何看待毛主席的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既豪放,又婉约,但偏于豪放,又不废婉约。我先举几例最能代表毛泽东诗词豪放的几首词,如巜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莾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层层递进,把壮美秋景刻画得活力无限。巜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几个意象,把北国风光描绘得形神兼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酣畅淋漓,把封建帝王批评得黯然失色。巜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寥寥数语,将中国远古历史叙述得惟妙惟肖。毛泽东这几首豪放的诗词,雄视千古,目光如炬,给人深邃启迪。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浩瀚豁达,所抒发的主观情感激荡澎湃,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令人震憾,促人深思。
再说毛泽东诗词的婉约。他的巜虞美人、枕上》写得情意绵绵:“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却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纯粹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意境凄凄苍凉,语言通俗明快,朴素而有风韵,读来自有婉转流利,情味悠长的美感,感人肺腑。恰恰因为有这样一首道尽人间情思的款款心曲,毛泽东才显得更加真实,变得更加可亲可爱。
你认为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毛主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毛主席胸怀博达、雄才伟略。毛主席一生以人民为上帝,无私无畏。
毛主席被世界人民誉为是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革命的革命家。
毛主席诗词首首精典、句句精华。他的诗词具有历史的时代性;具有时代的现实性;具有现实的创造性;具有创造的发展性;具有发展的持久性;具有持久的研究性和实践性。
这是我对毛主席诗词的认识。不能以题主的提问只认为″最好的一句"是哪一句。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现代古典诗词界处于什么地位
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实践主义的结晶。伟人风范,领袖风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典范。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历史的开拓创新!
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如何能够媲美古时哪位诗人
文韬武略最英明,
词赋诗联融会精。
意境渊源深博达,
真情盈溢盎然生。
这是我对毛主席诗词意境的认识和概括。
中国有史以来欲与毛主席以诗词论比,我仅用四个字回答:世代无双。
毛主席都写了哪些诗词作品,成就最高的是哪一首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成就都很高。
因为毛主席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都很强。
《沁园春.雪》当然算一首成就很高的作品,不然,蒋介石手下那么多文人,想要写一首词把毛主席这首词比下去,结果呢,就是自取其辱。 再比如《沁园春.长沙》,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才起步,国内形势非常黑暗,毛主席在词中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 ,并且明确表达“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博大胸怀;欲主宰大地沉浮 ,却把作帝王将相视如粪土!再比如:《贺新郎.读史》,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猿相揖别”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跨越上百万年,而推动历史前进的始终是人民。“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再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际形势非常严峻,美帝苏修对中国虎视眈眈 ,毛主席在《满江红.和郭沫若》这首词开篇就以伟大的战略家的魄力和胸怀,睥睨一切穷凶极恶的反动派,“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最后充满豪情和勇气“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在另一首《七律.冬云》中写道:“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最后仍然充满无比的乐观主义精神:“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主席的每一首诗词都是把政治家的胸襟、胆魄和诗人的艺术眼光有机结合起来,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同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毛主席也有柔情似水的作品,在写给他的妻子那首《贺新郎》的词里,写出分别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一点也不逊于文学史上那些婉约派的柔情:“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和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比,一点也不逊色!
总之,毛主席是历史上了不起的国家最高领袖,也是文学史上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每一首成就都很高。站在不同角度,理解上或许有区别,也就无法简单地排出第一第二的位次来。
你最喜欢毛泽东诗词的哪一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主席的诗词呈显出一股英雄气概,让人积极奋进,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展现出歌颂人民大众的浪漫主义情怀,读后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你读到过的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伟人毛主席:《沁園春》長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问蒼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憶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風華正茂;书生意气,揮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揚文字,糞土当年萬户候。曾记否,到中流撃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诗词是苏轼、辛弃疾后又一大家,你赞同吗
完全赞同!青出于蓝胜于蓝。来源古诗胜于古诗。来源于大家胜于大家。当今无人能比。特别值得赞扬的是主席豪放的英雄气概和对人民的情怀。伟人一生为国为民为中华民族们复兴,立下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至今不能忘怀。
毛主席写的哪一首诗词让你印象深刻
提到毛主席的诗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耳熟能详和口口相传的名篇。不过,文史不假个人最印象深刻的却是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创作于1957年5月11日,是伟人写给湖南长沙中学语文老师李淑一的。其中,“杨”是指自己的妻子杨开慧烈士,“柳”是指对方的丈夫柳直荀烈士,寄托了真挚而感人的情怀。
毛主席一生中有过四任妻子,分别是罗氏、杨开慧、贺子珍和江青。其中,罗氏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二人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而且婚后一年就因为身患恶疾而过世了。因此,杨开慧就成为了他在事实上的结发妻子,并且前后诞下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个儿子。
杨开慧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昌济是清末的秀才,还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多方奔走,先后追随过康有为的维新派和孙中山的革命派。之后,他前往了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地留学,学成归来后进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专攻教育学和心理学,被誉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
杨昌济共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名叫杨开智,女儿名叫杨开慧。由于思想开明先进,他对两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从小就教育他们知书识礼,教育他们积极上进。
1913年春,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在校长孔昭绶的带动下,该校采取了“最新民本主义”规定和方针,强调“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是救国强种惟一之宗旨”。期间,他与蔡和森、何叔衡和罗学瓒等人结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对自己的老师杨昌济先生非常崇拜,也还结识了“小师妹”杨开慧。
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导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半途而废,仅存的胜利果实还被袁世凯窃取了。由于他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僭越称帝,终于引起了全社会思潮的强烈反弹。在这个直接诱因下,国内掀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论战,史称为“新文化运动”。
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主阵地,很快就成为了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地。期间,杨昌济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前往了北京大学任教,自然也将女儿杨开慧带在身边读书。
毛泽东从湖南师范毕业后,在老师杨昌济的推荐下进入北大的图书馆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由于囊中羞涩,他只得借助在杨老师的家中,与17岁的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认识,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毛泽东以弟子和准女婿的身份出面,积极帮助杨家料理一应后事。到了年底,他终于和杨开慧结为了夫妻,从此共同投身于早期的革命事业。
1921年7月23日,随着中共一大的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以后,毛泽东和杨开慧变得更加忙碌,二人经常都要往返于上海、北京、广州和长沙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李淑一的父亲名叫李肖聃,与杨昌济是多年的老友,也是学者型人物,两家时常都有往来。因此,她与杨开慧很早便相识,更在福湘女中就读期间成为了同学和闺蜜,简直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由于自己已经收获了爱情,杨开慧开始积极为好友张罗,将进步青年柳直荀介绍给了对方,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1924年10月30日,李淑一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还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暗中掩护过夏曦和李维汉等同志。
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影响下,国共两党终于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过在他过世后,国民党内部迅速出现了分化,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等人为了夺权而互相倾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然叛变革命,从此成为了反革命者。而到了5月21日时,国民党派驻长沙的许克祥也效仿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因当天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而被称为“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发生后,共产党在长沙的各级组织都惨遭破坏,柳直荀也被公开通缉而转入了地下。从此以后,李淑一遭到了牵连,幸亏得到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照顾才担任了临时代教,凭借微博的收入抚养儿子成长和等待丈夫归来。
为了扭转右倾的投降主义路线,也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我党通过南昌起义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紧接着,“八七会议”在湖北的汉口秘密召开,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之后返回长沙准备组织湘赣边秋收起义。
当时,由于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刚刚出生不久,杨开慧的身体状况还没有完全得到恢复,毛泽东只得将妻儿都送到她的老家板仓去隐蔽。秋收起义后,湖南军阀何健四处搜捕杨开慧母子四人,终于在1930年10月24日将他们逮捕。
杨开慧母子四人被捕后,父亲杨昌济生前的好友蔡元培和章士钊等人展开了积极营救,终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只要声明退党并断绝与毛泽东的关系,就能被无罪释放。对此,她却高傲地拒绝了,宁愿选择英勇就义也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和爱情。
为了加大白色恐怖的力度,为了蛊惑不明就里的普通民众,湖南长沙的《国民日报》还刊登了这样的新闻:
监提女共匪毛杨氏一名,绑赴识字岭刑场执行枪决。
得知杨开慧的死讯,李淑一难过得彻夜泪流,不到30岁年纪就哭出了白发。第二天,她在给学生上课时还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突然间就嚎啕大哭起来。而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直到一个多月后才得知了这起噩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杨家写出了一封信致哀: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33年,李淑一突然接到了毛泽东托人送来的口信,得知自己的丈夫柳直荀已经不幸牺牲。原来,他在长沙“马日事变”当天就逃了出去,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广东,还在上海和天津等地从事过地下活动,于1929年冬调任湖北省委书记,后来因为坚决抵制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而被撤销了领导职务,于1932年9月含冤致死。
得知丈夫柳直荀已经牺牲的消息,李淑一两眼一黑就晕了过去。苦苦坚持了近十年的守望,到头来竟然是一场空,她含泪写了一首悼亡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
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从此以后,李淑一没有再婚,独自抚养着儿子柳晓昂,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得平静而贫穷。不过,她依然还在时时照顾着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太太,也算是照看烈士家属。
1950年1月17日,李淑一向毛主席写出第一封信,祝贺他领导中国人民扭转乾坤的同时,也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情况。当伟人从苏联访问回京后,于4月18日及时回了信。信中提到:
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
1957年5月11日,李淑一又向毛主席写出了第二封信,汇报了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信中,她随附了1933年自己给柳直荀写的悼亡词《菩萨蛮·惊梦》,送请毛主席指正。
之后,毛主席亲自为李淑一回信,还在信中附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算是作为自己与杨开慧爱情故事的见证。征得伟人同意后,这首词首先在《湖南师范学院院刊》发表,接着又在《文汇报》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成为了伟人一生中难得的爱情诗词。
在这首词中,毛主席使用了“骄杨”而不是“娇杨”,引起了章士钊先生的疑惑。作为杨家的故人和伟人的朋友,他专门就此当面求证,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1957年12月17日,李淑一向毛主席写出了第三封信,除了总结近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外,还详细汇报了祭扫杨开慧烈士墓的所有细节。其中,她也委婉表达了希望到北京去学习和工作的愿望,请求组织能够予以安排。
毛主席深知李淑一的意思,但并没有违反组织原则。在百忙之中,他还是言简意赅地进行了简短的回复:
学习马列主义,可于工作之暇为之,不必远道来京即可达到目的。
李淑一没想到毛主席会这样直接拒绝自己,显得有些失望。但是,她殊不知伟人从来都没有因私开过先例,已经拒绝了多名亲朋好友的请托,并不是只拒绝了她一个人。例如,远方侄子毛远悌曾寄来信件希望安排工作,主席当即回信:
你做印刷厂的工作很好,应该将此项工作做好,不要来京。
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视察湖南时抽空返回韶山,还特意安排当地政府通知李淑一前来相见。当她见到伟人时,激动地热泪盈眶,曾经的“润之哥”已经成了一名两鬓斑白的老者。
1959年9月,毛主席再次收到了李淑一的来信。在信中,她提出希望能在十周年国庆时登上天安门城楼去观礼,主席最终答应了请求,让她以普通建设者的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76年9月9日,人民广播电台突然响起了无尽的哀乐声,宣布毛主席已经不幸逝世。自此开始,全国各地的群众都自发进行哀悼活动,李淑一也依依不舍亲自送“润之哥”最后一程。
李淑一长年都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来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国家的各行各业。而且,她的六个孙辈都学业有成,也非常争气,成为了海内外的翘楚。难怪,会有人这样评价她:
“柳”枝虽折“李”犹在,千古争歌蝶恋花。
1997年6月13日凌晨,李淑一老人在北京安然过世,走完了自己无愧于心的一生,享年96岁。不过,毛主席创作的那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