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推出“对话地方领导”访谈栏目。就“新余市如何推动实现工业经济量质双升”“探索‘民生集成’改革建设幸福城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鸿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
徐市长您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您更关注哪些话题?
徐鸿:
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全国各地正迎来一场“拼经济”热潮,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加快恢复。今年的两会我国如何发力拼经济?国家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是否有相关接续扶持政策?国家对地方财政有没有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有没有优化政策?这些话题都是我比较关注的。
人民网:
新余是一座因钢设市的城市,钢铁是新余工业的支柱,工业发展成效明显。请您介绍一下,新余市如何推动实现工业经济量质双升
徐鸿:
新余的产业体系经历了由一钢独大到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的“4+X”,再到如今的以钢铁和锂电为主导,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为重点的“2+4+N”。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我们逐步确定了“求精图强、多点支撑、梯度培育”的思路,目的就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去年,钢铁在遭遇长时间产业“寒冬期”的情况下依然实现营收1001亿元,锂电产业营收达527.3亿元,较上年增长264.2%,两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营收的84.4%。在具体的转型路上,主要是突出做好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变量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新余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推动实现工业经济量质双升。
一是做优存量,扶“大树”发“新枝”。秉承钢铁是立市之本,提出支持新钢就是支持新余,支持新钢胜过支持新余,集合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支持新钢转型升级,助推其营收由十年前的356亿元增至1050亿元,利税从2亿元增至37.7亿元。同时,依托新钢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优特钢带、金属制品、电工钢、钢结构等四大用钢产业集群,全力冲刺钢铁产业千亿倍增。2022年,新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实现联合重组,新钢即将迎来崭新发展篇章,如果说过去的新钢是新余的新钢、江西的新钢,那么现在的新钢则是中国的新钢、世界的新钢。
二是做大增量,育“幼苗”成“大树”。锂电产业是新余本土培育的产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江西锂厂为代表的国营企业就开始涉足锂材料生产,到本世纪前十年,原江西锂厂一批技术、管理人员下海创业,创立赣锋锂业、东鹏新材料等企业。2010年以来,我们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举全市之力在人才、用地、厂房、能源、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优惠。我们牵线搭桥,在技术引进、专利申请、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我市锂电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老企业迅速壮大,新企业纷至沓来,新余已基本打通锂矿原料至锂离子电池生产环节。目前,锂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营收有望突破800亿元、冲刺1000亿元。
三是做强变量,变“劣势”为“优势”。新余不沿边、不靠海,没有一克硅料却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没有一克锂矿资源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盐加工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还培育了沃格光电、新余国科等8家上市公司,最大的资源就是有一批服务意识很强的干部、操作熟练的产业工人和年轻有活力的后备队伍,概括起来就是有一个发展工业的好氛围、一块培育企业发展的好土壤。我们的广大干部有服务企业的好传统,不仅市县级干部服务意识强,每个层级、每名干部的服务意识都很强,有培育企业发展的好土壤、好环境。同时,作为一座因钢设市的移民城市,新余兼具海派守信创新与赣文化敦厚实干的特质,从小耳濡目染接受工业文明的熏陶,工人不管干什么活,上手都特别快。新余还有着良好的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部先后两次在我市召开职业教育现场会,并确定我市为现代学徒试点,有江西省唯一省级职教园区,目前共有职业院校13所,在校生9.8万余人,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职业技术人才。新余营商环境优越,获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地方政府效率百高等荣誉,所以这些年,我们始终发挥环境优势,以良好的工业文化汇聚起了推动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展开全文
人民网:
我们关注到,新余市积极探索“民生集成”改革建设幸福城市,有哪些有益尝试?
徐鸿:
这些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新余面积小、人口少、好统筹的优势,围绕群众关注的岗位、园位、座位、床位、点位、车位、厕位,出台实施民生新三十条,推动民生改革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提升,由碎片化实施向系统化集成转变,全域推进幸福城市建设。比如,我们从一老一小一弱切入,接续播撒民生的种子,创新推进颐养之家建设,让1万多农村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养老;教育领域打出小荷工程、水花行动、明亮行动、润心行动四张民生品牌,让5万多农村寄宿生吃上营养餐、洗上热水澡、穿上干净衣,帮助6万多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创新实施过节难、过年难专项救助,困难群众只需一个电话,经过核实就可获得生活救助,晓康诊所、爱心驿站、播爱使者等40个民生项目,一点一滴汇成民生大爱,使新余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30强。
在“民生集成”改革上,我们体会到,只要顺民心、降成本、抓基层,就能做到少花钱办成事、多出力办大事。顺应民心就可以操作。只要我们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就知道他们所想什么、所盼什么。颐养之家解决了农村独居空巢老人无人照料问题,老人舒心,在外工作子女也安心,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节约成本就可以持续。前面介绍的小荷工程,可持续秘诀就是降成本,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大米、食用油等实行统一配送,学校开辟小荷菜园,在强化劳动教育的同时,蔬菜供给食堂,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元。调动基层就可以推广。村社区书记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书记,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就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立足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政府所能,坚持理念集成、政策集成、方法集成、制度集成,努力建设工小美幸福城市。
人民网:
2023年,新余市如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余画卷?
徐鸿: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新余市将保持“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朝着打造新宜吉合作主阵地、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中三角旅游目的地、全国民生城市知名地的目标坚定前行,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城市,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新余实践。
一是打造新宜吉合作主阵地。以新宜吉六县转型合作上升为省级战略为新起点,紧扣创新的高地、宜业的飞地、众吉的福地,加快实现社会民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共建共享,将新宜吉区建设为六县转型合作支撑平台和全省县域合作的样板区。
二是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做优做强大南昌都市圈、提高省会发展首位度的决策部署,将我市“2+4+N”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布局,主动承接南昌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市。
三是打造中三角旅游目的地。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申办2024年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整合市域内优质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赋能升级,打造工业旅游特色名片,持续唱响新余仙女湖“浪漫新地标、爱情打卡地”的七夕文化旅游品牌。
四是打造全国民生城市知名地。深化民生领域系统集成改革成效,加快补齐内外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人文差距短板,力争在民生领域创造更多类似于“党建+颐养之家”的全国知名品牌,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 《经济日报》专访|徐鸿:保障改善民生
● 做客央广网丨全国人大代表徐鸿:“小城市大作为” 擦亮新余发展幸福底色
● 围炉话两会|江西广播电视台访全国人大代表徐鸿
● 江西最小设区市是如何诞生世界级头部企业的?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新余市市长徐鸿
(来源:人民网)
本期编辑: 肖思慧
责任编辑: 张保国
投稿邮箱
↓↓↓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