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去哪儿了?
近来,随着电影《长空之王》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出品人“韩寒”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来势汹汹的电影宣传中,当顺着点进韩寒的微博主页,却空空如也。像是一个隐喻,“韩寒”成为一个标签,人们想要以此佐证些什么,但总也捉摸不透。
有人试图寻找韩寒的踪迹,并拍成了一则短片,片中,韩寒说:“我一直都在,只是表达的方式变了。”
在过去的24年,握笔的手也握着方向盘,他在镜头里看过人,也站在镜头前被人打量。他是大众的文化偶像,又以一种叛逆者的形象示人;他不吝于站在别人的对立面,也不辜负期待。
如果硬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某种规定,或许就是永远对抗规则、永远飞驰人生。就像他所说的:“电影往往按照脚本走,但人生不用。”
在短片中,韩寒画了一扇名为“规则”的门,笔力刚劲,桌面的威士忌随着他的一笔一画波动。
“规矩”的门前站了许多人,向前半步,退后一步。而韩寒是站在门外的人,他是规矩的门外汉,也曾是导演的门外汉,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非典型导演。
展开全文
2014年初,电影《后会无期》开机的第一天,也是韩寒成为导演的第一天。
第一个镜头,因为无线信号中断,他面前的监视器屏幕一片漆黑。拍完一镜后,演员投来询问的目光,韩寒平淡地说:“再来一次吧,因为我什么也没看见。”
在场许多人都是剧组里的老江湖,几乎每位导演的开机日都是值得津津乐道的。有资历的导演往往会用怒呛镇场,新手也有各自的法子立威。然而总是以刺头形象示人的韩寒导起戏来竟是轻声细语的,对谁都是笑嘻嘻的。
他不符合剧组规律,他拍的东西也不符合戏剧规律。《后会无期》算是一部青春电影,但很多青春片标志性的元素都成为韩寒的禁忌,比如镜头不夸张进光、绝不拍双手脱把骑自行车、不拍窗外景物飞逝、也没有悬崖边的呐喊、雨中的奔跑、铁轨边的迷茫。
电影一共拍了三个半月,剧组里的规矩、规则、规律一一失效。
不是没人教韩寒做导演。从剧本阶段就有许多行业前辈来给韩寒提意见,甚至轰炸他的剧本,但韩寒只是表面应和,实则一字未改。助理也带过几本“如何做导演”的书给他,他也只是随手翻两下。
对于这样一位标新立异的导演,电影上映几乎成为对这种新方法论的检验。在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那几年,电影的主角往往是成功人士,大家都不看好韩寒镜头里灰头土脸的小人物。
至于《后会无期》后来的走向,人们便都知道了。事到如今,仍然会有影迷想起冯绍峰饰演的马浩汉夹卤蛋,怎么都夹不起来。而那个不合时宜的导演韩寒又拍了几部电影,在片场开车爬上山脊,独立行走在边缘,没有迎合过市场,却一次又一次与大众合拍。
在韩寒的世界里,“规则是惯性”。他最擅长的运动——赛车,是一项对抗惯性的运动,在上坡时踩紧油门,在弯道处反打方向,把人群远远甩在身后,耳边只有呼啸的风声。而他赛车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弯道,是以倒车开始。
2000年时,小说《三重门》畅销,18岁的韩寒拿着100多万的版税,先给父母买了套房子,“剩下的全部拿去赛车”。
赛车非常费钱,改装和维护动辄几万块,基本上练一次车要换一条轮胎,费用就接近2000块钱。韩寒的版税很快就见了底,就这样,一个全国知名的先锋作家住进了北京一个招待所的地下室。
韩寒住地下室的事,是很多年以后一个朋友才偶然发现。因为他日常练车与尚有存款时无异。每天下午到车友的改装店报道,几个人从白天开到夜幕降临,吃饭的时候聊的也是车,聊到起兴就去卡丁车馆开卡丁车,也没人知道他银行卡里只剩下195块。
这是他对抗规则的代价,也是他所不屑的,对他来说,只要车是开着的,路就是宽阔的。
2012年,韩寒参加拉力赛的第十年,捧起了自己第三个年度车手总冠军的奖杯。从领奖台走下来,他写下了那篇《春萍,我做到了》:高兴的是,我终于可以向春萍说我做到了,因为一次可能是侥幸,两次可能是运气,但三次说明我还可以。
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写给发小春萍的,实际上,文章的读者早已千千万万。
也是在2012年,韩寒受邀参加湖南卫视举办的成人礼节目。有个18岁的男孩问他,“如果时光倒退,18岁的你会怎么做?”
30岁的韩寒回答:“在那年我喜欢的事我都做了,了无遗憾,真要回到那时候,也只是yesterday once more,再做一遍。”
那一年,韩寒出道13年,如今看来算是一个中间点,2023年,他出道24年,他说:“喜欢是本能,我希望忠于我的本能。”
似乎无论过去多少年,韩寒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他依然在这里,依然与传统对垒,就像18岁那年一样。
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文学大赛举办,“新概念”的“新”与旧世纪的“旧”对照,那次之后,旧的作文套路真的被打破了。
那一年,出题老师将揉成一团的纸扔进水杯里,两个小时后韩寒完成的《杯中窥人》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如今回看这篇文章,那句“我们有太多的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仍然有效。
18岁的韩寒收获诸多赞美,也面对了很多批评。他留级、退学,是那个年代标准的“坏孩子”。他的“坏”,在于他不被“规定”,他的成就,却也正出于此。
这些年韩寒的作品一再畅销,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在买韩寒的才华,不如说是卖他的“行为艺术”,人们想知道,这个不带主流规矩玩的人是怎么想的。人们还想知道,他还能做出什么事。
他没有让人失望。2009年,他与合伙人创办文学杂志《独唱团》。他在博客上贴出杂志的征稿启事,并公布了一个引起轰动的稿酬标准:以千字千元甚至更高的价格给作者发稿酬,这是当时正常稿酬的数十倍。
有人质疑这个行为的行业影响。韩寒说:“我就是要破坏这个市场。中国做文化的人都穷成这样,我没有脸面说自己是文化大国的。”
后来,《独唱团》转型成APP《一个》,有趣的事情继续发生。《一个》的绝大部分作者并不是作家。学生最多,也有工程师、物理学家、工人、农民工、赛车手。其中最有名的是农民工王二屎。王二屎白天在工地搬砖,晚上在工棚用旧手机写小说,先后两次被刊登。
时至今日,文坛对于韩寒仍然有许多声音,但无论是让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机会,还是写作的同时开赛车、当导演,世俗评价标准对于韩寒的“绑架”已宣告失败。
当没有人可以否定韩寒的成绩,有人对他说:很多人成熟了,还是乖乖地按照越来的规则玩。
韩寒说:“是这样的,大家的过程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其他的人可能有惯性,明明己经具备条件去拒绝的,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接受,我从小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习惯先想,为什么一定要这样?难道非得这样?”
他小时候在足球队里踢门将位置,技术很好,但他并不好好守门,经常听到现场解说讲:对方门将越位了!韩寒从头至尾都是一个“破格者”,在40岁的时候遇到另一个“破格者”——苏格兰威士忌品牌,格兰威特。
早在近200年前,生产威士忌尚属非法蒸馏,但由于是英王乔治四世无法抵抗美酒,格兰威特成为当时山谷内第一座合法的威士忌蒸馏厂。创始人乔治史密斯也因此在威士忌历史上留名。
整整60年后,格兰威特的接力棒交到乔治史密斯的儿子约翰高登史密斯手中。约翰争取到“The Glenlivet”一名的独家使用权、加上定冠词“The”,有仅此一家的意义,杜绝其他酒厂的冒用行为,格兰威特的品质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承和保留。
此后上百年,格兰威特威士忌一直秉承着在经典之上再创新颖,希望打破世人对威士忌的刻板印象。
直到今日,格兰威特依然传承着品牌初创的精神与信念。格兰威特18年酒款获得过三十项国际烈酒金奖,是格兰威特产品系列中获奖最多的产品。被认为是一款大胆、优雅和均衡的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
格兰威特18年酒款采用俄勒冈松树木制成的发酵槽及灯笼形蒸馏器。同时,在美国橡木桶和欧洲雪莉酒桶中熟成。美国橡木桶为这款酒增添了热带水果风味,而欧洲雪莉桶则向酒中融入了辛辣味道,并赋予其特殊的复杂性,成熟与优雅的极致融合,让单一麦芽的风味恰到好处。
所有对格兰威特的探索都应该从18年酒款开始,初闻是果香与太妃糖味道的碰撞。入口有香料的辛香和苦橘香味,古金色酒体尾韵馥郁,葡萄干和香料的气息悠长的萦绕在空气中。
既打破了传统,又保留了本我的韵味,成为贯穿格兰威特和韩寒的关键之处。
每个年代都有其终点,21世纪20年代距离韩寒的1999年已经过去很久,与格兰威特诞生的1822年更是十分遥远,但在时间的赛道上,每个人都留下自己独有的脚印,一连串的脚印就是一段不拘一格的飞驰人生。
此时此刻,韩寒正在格兰威特创客山谷留下新的脚印,点击下方小程序,完成「寻找韩寒」的任务,就有机会获得「格兰威特12年陈酿」等精美奖品!
吴孟超 丨袁隆平 丨何家庆
屠呦呦 丨钟南山 丨水庆霞
考研青年 丨 男版李子柒 丨 寻亲新娘
火山情侣 丨 消失的武侠 丨 水哥现状
贺岁片往事 丨 遗物整理师 丨 节育环之痛
曹德旺丨 才女吴健雄 丨胖东来
普洁的故事 丨神童之殇 丨远 去的酋长
陈凯歌 丨 杨紫琼 丨 张颂文 丨 冯远征
史铁生 丨季羡林 丨 余华 丨 陈忠实
汪曾祺 丨赴美儿童 丨萧红往事 丨王小波
点击“阅读原文”
来微博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