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伯伦先知的最佳译本

纪伯伦的《先知》,哪个译本最好?你觉得哪本或哪些世界名著翻译的最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3 06:04:48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纪伯伦的《先知》,哪个译本最好

个人偏爱李家真版本。

对比了一下冰心和李家真的,举个例子,其中一篇悲喜,李家真“喜乐之时,不妨审视内心深处,你会发现你的欢喜,来由正是令你伤悲的物事”。

冰心“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是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

个人偏爱李家真字字珠玑,有韵律美节奏美的感觉。就像余华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轻描淡写,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你觉得哪本或哪些世界名著翻译的最好

应该说,对世界文学名著的翻译,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后逐步兴起,发展壮大。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进入改革开放期,外国大家名作精美译本陆续问世。

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它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多种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本的发行就是有力的证明。

我国的翻译大家,名家也不少。如大翻译家傅雷,莎士比亚剧本的翻译者朱生豪,契诃夫小说的翻译者汝龙,托尔斯泰小说的翻译者草婴等诸多先生,均在翻译介绍世界文学作品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优秀的翻译工作者,为广大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流的美文学的范本,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文学名著名译颇为丰富,这里仅根据本人的阅读理解,例出以下几种:

1:《静静的顿河》金人译本。

金人先生的译本,49年以前出了8版,1951年至今印刷了十余版次,影响之大,读者之广,是众所周知的。

2:《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译

有不少读者认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法国长篇,由于傅雷先生的美译,中国读者的人数超过了法国。可见译者功底之深。

3《叶甫盖尼,奥涅金》智量译

译这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译者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化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使这部经典以完美的文本,发行于世。足见功笔之深。

4:《布登勃洛克一家》(德)托马斯曼著。傅惟慈译。

傅先生是翻译大家,是多部世界现代名著的翻译者,他所译的《市登勃洛克一家》文笔流畅,词语丰美,至今无人超越。

5:《当代英雄》草婴译

尽管莱蒙托夫的这部名作,已有了多种译本,但经比较阅读,总感到草婴先生的译文朴素忠实,独具风格。

6:《猎人筆记》丰子恺译。

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所译的多种名著,如《源氏物语》等,在读者中广有影响,丰先生译的《猎人筆记》在当今的多个译本中,仍是出类拔萃,富有诗情的优秀读本之一。

就介绍以上几部翻译中的经典吧,以后有机会再作交流。







如何评价纪伯伦的《先知》这本书,有什么细节是使你受益匪浅的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也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运用散文诗体的优秀代表。“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冰心指的“这本书”,便是纪伯伦的《先知》。

《先知》的声音,就是这样让人喜爱并倾听着。

——纪伯伦·赫利勒·纪伯伦,1883年1月6日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科奈特索达大雪山遥远的山村。1903年起,他开始在阿拉伯文的《侨民报》上发表散文诗作。1923年,他的《先知》由纽约克那夫书店出版。尼采在他心中的激起的风暴,几乎把他从东方的土壤里连根拔起,但他毕竟摆脱不了其东方气质,因而与尼采不尽相同;当他的《泪珠与欢笑》脱稿以后,他心中的风暴逐渐平息了下来,他因激愤而痛苦的心缓慢地转向了深思。

纪伯伦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他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读者在他的“隐喻”中获得劝诫,并由此引发读者的深省。

《先知》中的28章散文诗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以《船的到来》开篇,至《拔锚启航》收尾,中间是一系列篇章——《爱》、《婚姻》、《孩子》……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然而又层次分明地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形成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据说纪伯伦非常崇尚公元10世纪阿拉伯诗人穆泰纳比在诗歌结构上的“整一”。这种“整一”的诗歌结构形式不仅使得他的一系列思想得到贯彻执行,而且又达成了他哲理音调的一致性。

在《先知》里,纪伯伦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比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西方诗歌中的梦幻和象征手法;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替运用中,既树立了新鲜活泼的艺术形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哲理,一个“预言者”,一个名叫阿尔美差的女子,她从圣殿里出来,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在阿法利斯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的亚墨斯达法则是《先知》中的真正“主角”。亚墨斯达法就是纪伯伦讲述真理的“嘴巴”:纪伯伦通过他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进行发言。《爱》等26个方面,可以说是《先知》的主体,也是其精髓的在。亚墨斯达法对那些提问的作的一系列回答,充分显示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深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饱经沧桑的纪伯伦,他的创作总是发自内心,于平静中流露着悲凉;他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感情为语言涂上了一层强烈的主观色彩。正因为如此,他并不注重对生活的形象再现,而是倾向于向读者倾吐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和理解。这可以从他的另一部著作《沙与沫》中一句话得到理解:“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亚墨斯达法在公开他的思想之前,于《船的到来》结尾处说:“阿法利斯的民众啊,除了那现时在供销社们的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通过句摘,我们仿佛可以听见其灵魂深处公开的秘密。

他在《婚姻》中讲道:“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噫,连在寂寞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这与歌德“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还是两者相互选择,/被人看成为一体?”(《二裂叶银杏》中句),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孩子》中谈到:“你们的孩子,却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诗中充满着尊重、宽仁和容涵。再如,“在工作中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工作》)“当你在城里盖一所房子之前,先在野外用你的想象盖一座凉亭。”(《居室》)

我们听着《先知》的声音。灵魂鼓荡。

纪伯伦散文诗的魅力正在于他近乎神性的哲理。哲理没有损害他的诗歌,因为他的哲理,他的诗歌才得以在精神和艺术上产生超拔。特别是情境的设置,让我们首先预付了悲壮。在《先知》的结尾,我们看到:船拔锚启航,亚墨斯达法弃岸登船,向东驶行,大众都星散了,爱尔美差仍独自站在海岸上,在她的心中,忆念着亚墨斯达法所说的:“一会儿的工夫,在风中休息片刻,另一个妇人又要孕怀着我。”

——一个缓慢的收场:事物渐渐远离,直到从目光的尽头消失;而那些情感、理智与氛围,却悄悄地潜入了我们的灵魂,化作了我们生存的感觉。

我合上了《先知》,但《先知》的声音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