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 见死不救 愣是 年过 包围

1947年,张灵甫被粟裕包围,李天霞愣是见死不救,晚年过得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08:47:03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47年5月,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在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并击毙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一战极为惨烈,敌军装备精良,居高临下,我军伤亡过万,但是这一仗极大的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毛主席得知华野力克整编74师后感叹:“没想到啊!没想到!”

张灵甫阵亡的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勃然大怒,马上召见了张灵甫的上司汤恩伯。蒋介石虽说脾气暴躁,但是以往最多也就是骂两句脏话,但是这一次他居然气的连续用拐杖敲打汤恩伯。

国军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总结大会上,蒋介石几乎把救援整编74师的将领骂了个遍。当提到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时,蒋介石似乎不愿多说一句话,挥了挥手:“李天霞不需要会审,马上执行枪决。”

当然,这也只是蒋介石的气话,虽说李天霞救援74师不力,罪责难逃,但是毕竟他是蒋介石的嫡系,大可不必搭上性命,只需破财免灾即可。

解放战争之后,李天霞跟着蒋介石前往了台湾,晚年的生活并不如意,或许是因为一直被张灵甫的冤魂缠绕。

展开全文

一、因妒生恨

李天霞于1907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养成了嚣张跋扈的个性,在同龄人的圈子里,他的确不怎么讨喜。

1924年受到顾名世的指点,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从此便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年之后,张灵甫也考入了黄埔军校,两人开始有了交集。

当时张灵甫还称呼李天霞为学长,由于没有立即纠纷,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两人因为种种原因,关系逐渐恶化。

张灵甫原本是74军51师305团团长,李天霞是51师副师长,两人属于上下级关系,抗日战争中都曾与日寇浴血奋战。

真正让二人反目的原因是竞争74军军长时,张灵甫用了一些歪门邪道,这让自以为很正直的李天霞非常不满。

由于张灵甫在为官之道上要远强于李天霞,无论是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还是上一任军长王耀武,都向蒋介石力荐张灵甫,李天霞在这场竞争中败的很彻底。

张灵甫成为了王牌军的军长后,对李天霞和那些杂牌军将领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语气中时不时透露着高傲。

解放战争爆发后,74军被整编成了整编74师,隶属于第1兵团第一纵队,李天霞是第一纵队司令,所以当时李天霞还是张灵甫的上级。但是张灵甫自恃五大主力之一,从不把李天霞放在眼里。

在进攻临沂时,张灵甫贪功冒进,李天霞则将74师侧翼的83师撤下,将74师侧翼暴露给了解放军。

张灵甫事后向汤恩伯告了李天霞一状,致使李天霞从纵队司令贬为整编83师师长,从此二人的矛盾开始变得不可调和。

二、被高估的名将

李天霞和张灵甫的恩怨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灵甫的军事水平并非人们吹的那么神乎其神,客观的说他根本配不上“名将”这个称号。

当年因为“杀妻案”锒铛入狱,就足以说明这个人性格有缺陷,做事鲁莽,缺乏理智。张灵甫原本是胡宗南的部下,出狱后本想回到老部队,但是却被胡宗南拒绝,假如他的军事水平真的那么优秀,也不会被胡宗南拒之门外。

好在当时遇到了他人生第一大贵人王耀武,这才勉强找了个安身之处。王耀武之所以让他留在74军,主要也是看中了他的“勇”,毕竟当时也只是个团长,手下无非千余人,有“勇”这一点就够了。

其实最开始王耀武是让张灵甫在参谋部工作,对他的带兵能力并不怎么信任,后来组建了305团后,团长位置空缺,这才让他顶上。

张灵甫第一次率部与日军作战便是南京保卫战中的淳化镇阻击战,当时305团的任务是掩护51师主力撤回南京城内。

当时面对的是日军第九师团,这是日军的精锐部队,火力十分凶悍。原本305团只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张灵甫的表现实在是一言难尽。

咱就不指望他像红军那样发挥运动战的优势来阻击日军了,至少你别蛮干,别白白牺牲战士们的生命。张大少爷确实表现的很英勇,多次带领全团与日军肉搏,结果自己负伤不说,还让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倒下。

何应钦曾说过:“上高会战是开战以来最精彩的作战。”这场会战也是张灵甫的成名之战,实际上真正立下头功的是李天霞率领的51师,李天霞在这场战斗后获得了四等宝鼎勋章。

王耀武在向蒋介石汇报工作时也说:“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的51师和余程万的57师表现最佳。”王耀武只字未提张灵甫的58师,足以说明张灵甫的表现实在是不堪入目。

抗日战争末期,张灵甫获得了去陆大镀金的机会。董其武回忆:“他(张灵甫)花了七百万元在重庆近郊买了一处洋楼,养尊处优,吃喝嫖赌。我曾应邀去做客,那里简直像是一座皇宫。”

由此可见,张灵甫虽说在抗日战争中多次负伤,但是这只能说明他不缺乏勇气,他的军事才能、人品,还是像以前一样低劣。所以张灵甫成为74军军长后,李天霞当然不服他。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灵甫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被无限放大。手上握着装备精良的74师,结果在战争前期毫无建树,反而让粟裕耍的团团转。

其实在孟良崮折戟之前,张灵甫就多次犯下轻敌冒进的错误,只不过当时总会有友军为他擦屁股。

最后一次深陷重围,即便是停在原地不动,就凭74师的战斗力,华野要想彻底吃掉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条条都是活路,张灵甫却偏偏选了据守孟良崮这条死路。但凡他读过《三国演义》,了解一下马谡是如何大意失街亭的,他都不可能作此错误的决定。

即便是真的上了孟良崮,张灵甫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想让人支援,首先你得守得住,然而74师在装备精良,居高临下的情况下只坚守了三天。

看看后来黄百韬是怎么守碾庄的,当时第七兵团同样被华野层层包围,碾庄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而且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的装备远远不及74师,然而他却坚守了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所以,74师在孟良崮被歼灭也不全是李天霞的锅,李天霞看不上张灵甫也是情理之中。

三、见死不救,晚年凄凉

1947年,国民党的策略已经由全面进攻转变为了重点进攻。3月下旬,国民党调集了24个整编师,共计45万人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

国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在江苏一带迅速展开,缓慢的向山东解放区推进。由于之前和我军交战的过程中,国军深刻领略到了我军运动战的厉害,所以这一次他们的行动非常谨慎。

但是张灵甫心高气傲,完全没有把我军放在眼里,74师始终处于战线的突出部分。由于74师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部队行军速度远比两翼的25师和83师要快。

在进攻坦阜的时候,张灵甫立功心切,命令部队全速前进,恨不得将全部战功揽入自己的怀里,74师与友军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李天霞也意识到74师可能会有危险,后来他见死不救其实也并非是个人恩怨在作祟,当时74师已经和其他部队拉开了很远的距离,即便是李天霞摒弃前嫌,83师也已经来不及弥补战线上的口子了。

况且当时的情况尚不明朗,一向谨慎的李天霞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救不了74师,反倒把自己搭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当李天霞还在思考怎么敷衍张灵甫的时候,粟裕早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吃掉整编74师。

看着周围的解放军越来越多,张灵甫依然没有放下高傲的性格,将部队带到了孟良崮,想凭借此处的复杂地形坚守待援。

74师在孟良崮构筑阵地时发现,这座高地虽说易守难攻,但是水源非常有限,并且地势复杂,不能将全部重型武器运上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孟良崮已经被华野层层包围。

但是凭借着74师出色的战斗素养,依然打退了我军好几次冲锋。由于缺乏水源,74师官兵口渴难耐,只能喝山里的积水解渴,重机枪也因为缺水而哑火。

孟良崮响起枪声后,汤恩伯急忙命令黄百韬的25师、胡琏的11师、李天霞的83师不惜一切代价增援74师。

由于83师距离孟良崮最近,所以汤恩伯命令李天霞率一个旅前往孟良崮东侧的桃花山。李天霞为了交差,只命令57团团长罗文浪带着一个连前往了桃花山,并携带一部旅级电台。

李天霞部裹足不前,坐看74师被歼灭;胡琏部由于距离太远,路上遭到了我军的顽强阻击,行军速度缓慢。真正不惜一切代价驰援孟良崮的居然是自己一直看不起的杂牌将军黄百韬。但是黄百韬的25师被华野1纵死死拖住,张灵甫终究没能坚持到援军赶来。

孟良崮战役持续了三天,不可一世的整编74师被我军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场战役在我军军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得知张灵甫阵亡的消息后,蒋介石十分愤怒,看过战报之后,他严惩了所有参与救援的将领,当然也包括最卖力的黄百韬。

而李天霞则成为了74师被歼灭的最大背锅侠,蒋介石甚至扬言“就地枪决”。但毕竟是自己的嫡系,气消了之他又改口对李天霞进行军法会审,然后将他关进了监狱。

李天霞心领神会,校长这是在救自己。被关押期间,李天霞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贿赂军事法庭的高官,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将自己身上的罪责洗的一干二净。

被保释之后,李天霞再次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任命其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任73军军长,也就是说李天霞经过这事之后,官职反而升了。

但当时国军已经大势已去,李天霞每天花天酒地,不理军务,生活越来越糜烂。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命令李天霞据守福建,面对潮水般的解放军,他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财产家眷送到台湾。

1949年8月,李天霞的部队被叶飞所率的第十兵团全歼,于是他抛弃部队逃往了台湾。李天霞到了台湾后被蒋介石追究指挥不力的责任,再次想要将他枪毙。

这一次蒋介石这是想来个杀鸡儆猴,由于当时国军刚刚逃往台湾,蒋介石还没站稳脚,所以想用李天霞的人头来稳定军心。多亏钱大钧、何应钦等人力保,李天霞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仍然在监狱住了几年。

出狱后,李天霞依然在军队任职,但是不再有任何实权,从此他便走向了堕落。半辈子打拼而来的财富被他挥霍殆尽,妻子也和他离了婚。

晚年的李天霞还凭借自己的身份干起了诈骗的勾当,于是又被关进了监狱一年,从此名声扫地。

曾经的李天霞是蒋介石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马前卒,“西安事变”时他还加入了“讨逆军”,试图营救蒋介石。

但是他以往的功劳逐渐被国民党遗忘,这一次入狱,也不再有同僚为他求情,人们提起他时总是会想到“诈骗犯”三个字。再次出狱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年仅60岁便在家中孤独的死去。

结语

回看李天霞的一生,极为悲哀,孟良崮战役似乎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你可以说他是见死不救,也可以说他是救援不力,但这只是代表他那一历史时刻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国民党这个大染缸中逐渐迷失自我,最后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客观的说,当时张灵甫的处境完全是他自己作出来的,如果当年李天霞果断出击,或许能为74师杀出一条血路,也只是对当时战局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无法改变历史的趋势,谁能保证张灵甫这个愣头青下一次不会这么莽撞?

性格决定命运,张灵甫这类人并不适合坐镇军中,运筹帷幄,敢死队队长可能更适合他。这种人能够成为74师的指挥官,也侧面反应出了蒋介石的用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