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下 亟需 私募 领悟 生存

阳光私募 亟需重新领悟“阳光下”的生存之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06:30:07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嘉悦)私募被骗底薪的消息,不仅曝光了小机构合规意识薄弱的问题,也揭示了行业的部分“灰色地带”。

近年来,私募业高速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买壳”“美化业绩”“违规募集”等乱象也时有出现。在此背景下,监管“扶优限劣”持续升级,今年不仅超1500家私募遭注销,十余家私募因违规行为被罚,私募业门槛也不断提升。

如今,野蛮生长时代的生存法无疑已经“过期”,“阳光下”的生存之道值得每家管理人去思考、去领悟。

“灰色”终将曝光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174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29万亿元。而在2021年初,私募行业整体规模仅为15.97万亿元,两年多的时间管理规模增长4.31万亿元。

不过,就在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灰色操作”时有发生。

比如,近日记者在采访“职业骗底薪”案件中了解到,初创型私募人才招募存在诸多合规风险;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买公募指增产品的踪迹曝光,暴露了私募管理人承接通道业务的“灰色操作”;去年12月中基协出台登记备案新规后,大批募资能力较差的小私募开始付费进行基金备案。

“灰色操作”终将曝光在阳光下。公开资料显示,多项违规操作已经得到监管注意,并陆续被禁止。

去年以来,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不予备案私募案例显示,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不进行主动投资管理,具有明显的通道业务特征,协会则对此类私募基金不予备案。2月初,记者独家采访获悉,私募管理人在备案新产品时,如果存在管理人过于密集发行小规模产品,一个或多个投资者短期内反复成为多个产品的投资者,亦或者管理人自行管理的非FOF产品成为新基金投资者这三种情形,则该基金的备案难以获得中基协通过。

激浊方能扬清

除了在备案层面规避一些“灰色操作”,监管今年以来还加快出清“伪私募”“乱私募”。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注销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700家,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34家增长超四倍。

公开资料显示,注销私募主要分为“主动注销”“依公告注销”和“协会注销”三类,其中“协会注销”机构是指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被协会注销的机构。

在今年以来的私募注销大潮中,“协会注销”的机构是主力军。今年以来,共计1527家私募被协会注销,远超去年全年的843家。从年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被协会注销的私募数量创出历史新高。而且据公开信息数据,今年以来已有北京、厦门、深圳、成都、江苏、西藏等地证监局对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具罚单。

星石投资认为,监管“扶优限劣”持续升级,对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防控风险的同时,有助于督促私募管理人回归主动管理本源,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投研水平上。

自律才可自强

不仅是“扶优限劣”,私募的自律意识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

4月4日,广东证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广东辖区私募投资基金2023年自查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私募基金自查工作。中基协也表示,2022年对803家私募管理人开展自律检查,去年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为2021年的2.2 倍。

“私募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近年来的严监管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的自律意识和水平。”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去年以来,公司不仅在投研层面持续强化,合规建设上也不断完善,建立起了多级风险防范体系,还设有合规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的合规管理工作。

蒙玺投资也表示,量化私募需要进一步增强合规意识,将合规贯穿从数据安全、量化交易策略制定、算法交易到风险防控的整个链条。在日常经营中,公司不断加大定期合规自查、内部人员培训的力度,持续完善合规体系建设。

不置可否的是,未来唯有不断强化专业合规能力,交出一份持续的诚信记录,私募的社会认可度才会不断提升,整个行业才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