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 遇上 声音 李微

声音 | 当张继科遇上李微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6 02:23:0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声音 | 当张继科遇上李微敖

这两天,张继科无疑是全网热度最高的人。因被质疑赌博欠债,出卖他人私密照,这位曾经荣誉满身的体育明星,瞬间深陷舆论漩涡。随着媒体人李微敖不断“爆料”,张继科一事逐渐从最开始的娱乐八卦转变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话题。

体育明星、赌博欠债、私密视频、千万代言……每一个标签和话题都如同重磅炸弹,在舆论场上激起千层浪,引发无数追问、对立、争吵,在众声喧哗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此事?

最开始听说张继科一事时,我也是把它当作娱乐八卦,和其他转瞬即逝的热搜一样,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毕竟,在“爆料”“辟谣”“律师函”满天飞,没话题都要造话题的当下,如果说哪个明星没有一点“黑红”争议,大概率就只能证明他过气了。

真正让我感觉到这件事有所不同的是,面对张继科一方祭出“纯属捏造”外加“准备起诉”这两大屡试不爽的法宝时,爆料人李微敖直接反手晒出张继科的借款合同。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李微敖是一位调查记者,曾在多家知名媒体任职,起底揭露过不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用李微敖自己的话来说,他主要关注的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法治、经济、时政,以及环境健康类的新闻。在旁观者看来,这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碰撞:李微敖用做调查新闻的方式来“曝光”,而张继科一方则用娱乐圈的方式来“对付”,两种格格不入的语言体系突然同台PK,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位感。

放在平时,娱乐圈如何“撕”?当然还是有人爆料,有人辟谣,粉丝参战,难分难解。但形式大有不同,要么就是情侣反目,一方拉出万字长文,情绪拉满,实锤不多,一方义正言辞或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对话截图、模糊照片,没有十年吃瓜经验完全解读不出背后信息;要么就是营销号捕风捉影,东拼西凑,骗取流量。这个时候,站位大于真相,立场胜于对错,路转粉、粉转黑、黑转粉,最后一地鸡毛,流量名气利益都有了,就是没有真相。

当调查记者磕上娱乐明星,这种打开方式当下的确不多见。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有人期待双方的较量。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披露,张继科一事早已脱离了娱乐八卦的范畴,成为严肃的社会话题和法律事件,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张继科和李微敖各自的身份和经历,并不能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更不会改变事情本身的性质。

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作为公民,其合法权益不容侵害,这是一个朴素的常识。若是李微敖所言为真,那么其中受害最深的人,便是某女星,而张继科的做法,不仅涉嫌违法犯罪,在常人视角中,更非一个“世界冠军”应有的操守。

反之,若是李微敖所言为编造或与事实有出入,那便涉及到对张继科方权益的损害,这也需要得到澄清,还当事人一个清白,也尽量消除对于某女星在声誉上的影响。

诚然,“娱乐圈”这三个字给予了这一事件足够的放大效应,但本质上,此事之所以持续发酵,更在于其涉及公共利益与女性权益,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这一公共事件的结果,则可以起到重要的参照意义。

当下,这一公共事件涉及的几方并未各自拿出足够的证据,进行充分的回应,事实的真相也尚未明朗,但无论真假,都需要我们给予郑重的对待,而不是以“吃瓜”的心态看热闹,以“站队”的立场搞对立,在毫无根据的关联与猜测中消解事件的严肃性。

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目前,对事件保持审慎而冷静的关注,等待更为详尽的调查结果,不陷于事件各方的“自说自有理”,当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在网络平台上,有自媒体习惯性地发起了投票:你支持张继科还是李微敖?前后比例达到了1:200。但这个自媒体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选项:当调查记者遇上娱乐明星,我选择支持真相。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评论员 马玉宝 谢夏冬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