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 中国

素质教育的内涵(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什么特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3 02:43:30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什么特点

这个话题很大,也属于比较学术的范畴,想要阐释清楚,需要花费若干的笔墨。这里,谈几个观点,与网友们讨论:

1.素质教育是个伪概念

实话说,如果是实名,我不敢谈这个观点。这里,可以简单阐释一下。

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人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这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素养吗?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难道,还有不培养人的素质的教育?

所以,素质教育,本来就是教育,何必再弄一个素质教育,好像还有费素质教育似的。

2.不断地推出新概念,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基于规律

这些年来,不仅仅是中国,人们特别是一些专家,热衷于不断提出一些新概念。就以近20年为例,先有素质教育,后又核心素养,现在又是智慧教育——我就不明白,素质和素养,究竟有什么区别。而智慧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启迪智慧吗?

其实,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教育本身的规律,而不是教育的新概念。可以说,几千年来,人在变化,但人的核心和实质并没有变化,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核心内涵,依然没有变化。比如,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理,高尚的品德、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些,几千年来,那里有什么改变?

我们的教育,不过就是围绕这些方面,采取更适合当下的人的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而已。

3.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人批判中国教育,认为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甚至还有不少的人,将孩子送到国外,似乎外国旧式教育的天堂。事实上,从纵向来看,中国教育还是进步斐然的。比如,我们基本扫除了文盲,我们的教育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方式,越来越趋近于人的特点,而我们的教育内容,越来越与世界发展接轨——任何忽视这些进步的人,就是思维有局限的人,是属于需要再接受教育的人!

4.中国教育还有亟需改变的地方

但中国教育,还有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最关键的地方,有三个方面:

一是重整体轻个体。客观地说,由于人口基数原因,我们不得不以考试来选拔人才,但多元智能研究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针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设置不一样的教育内容,这一点,是我们当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二是重知识轻实践。只是可以通过考试来检测掌握的程度,而能力只能通过操作来完成。但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目前的教育和考试,只能采取知识为主的方式,但将来的社会,却越来越需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这是我们的教育与时代发展不能接轨的重要方面。

三是重踏实轻兴趣。这些年的教育,我们培养了很多踏踏实实的人,但这些人上完大学之后,大多不想学习,比较典型的事情,就是高三毕业之后撕书。原因何在呢?

没有兴趣!

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工作的角度而言,兴趣能让人百折不挠。由于我们所学的,不是我们的兴趣,我们后来的工作,也不是我们的兴趣,长此以往,兴趣乐成歪门邪道,而学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总之,个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以后要少谈概念,多研究一些规律;而我们的教育人,还要认识到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逐渐去改变他。

中国古代有哪些非常优秀的美文值得现代人学习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好词佳句无数,有诗仙太白、诗圣杜甫、有唐诗宋词的赞誉。而我却独爱这几篇古代美文。

1、洛神赋---三国魏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2、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ū)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鲁迅笔下的“阿Q”是被洗脑了还是天生就是那样的人你怎么看

我非常喜欢鲁迅的小说,而《阿Q正传》是其中最好的一篇,鲁迅先生深刻的揭示了中国人的一种典型性格。阿Q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鲁迅小说里面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个人代表一种人。而阿Q代表一种社会底层的人,比较贫苦和凄凉,不一定是某个人的特性,代表的是这一类人的特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代表一个阶级。他的性格特征与阿Q所在的社会、思想、文化等息息相关,我们应全面的去分析和认识阿Q形象。

1、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封建宗法等级思想的毒害是阿Q典型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阿Q生于清朝末年,这是我国封建统治高峰时期,也是即将消亡的时期。清政府为挽救国势的衰败,拼命向人民灌输封建思想,用以瓦解人民的反抗意志,这种愚民政策,正是形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在因素。对此鲁迅一针见血指出:“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其实那名师就是封建思想。这便是形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思想根源。

2、阿Q性格形成的经济原因:封建社会落后经济水平是阿Q性格特征形成的客观原因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终生在土地上拼搏,采用手工劳动这种极为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在长期手工劳动中养成了勤劳、智慧、质朴、勇敢的优良品格,但是农民作为一个阶级,其经济地位很不稳定,因而他们的成分和思想意识也颇为复杂,有的终生以乡土为根,以土地为命,极易产生懦弱性和涣散性,由狂热产生灰心的性格,难以形成先进的、主流的、稳定的思想意识,体现出复杂的思想意识:有的安分守己,不思反抗;有的求神拜佛,安于天命;有的盲目自娱自乐,自轻自贱,阿Q就是如此,逃避现实,不思斗争只是借种种理由取得精神上的自慰,来解除眼前痛苦等等。这便是阿Q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

3、阿Q性格形成的文化原因: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是阿Q典型性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

“精神胜利法”作为阿Q形象最突出的典型性格特征,在《阿Q正传》作了极为生动精彩的描述。比如,阿Q在与别人口角时,“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他忌讳头上的赖疮疤,可是别人偏偏拿他的赖疮疤来开心,他就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得自己头上的赖疮疤非同寻常,成了一种高尚光荣的标志。被人打了,满心委屈,悲愤不已,但在骂了句“儿子打老子”后,痛苦与不平便烟消云散了。想到被赵太爷打嘴巴便成了他的儿子,于是乎“渐渐的得意起来”。后来人家打他,还要他承认不是儿子打老子,而是人打畜生,阿Q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就连这种惨败,阿Q也有遁词,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逃避一切失败的精神避难所。

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造就了阿Q典型的人格特征。换言之,我们只有从历史文化传统的剖析中,才能理解阿Q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4、阿Q性格形成的自身原因:阿Q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自身的内在原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历史,统治者积极地推行愚昧主义、愚弱国民,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而祖先崇拜便是一种集愚昧主义、神秘主义于一体,以虚幻的方式来控制人们头脑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在第二章“优胜记略”里,阿Q在被别人讥笑或与人口角时,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这是一句极虚幻的话,谁知道阿Q的祖先怎样呢?而这句话能使阿Q的心态变得平衡,何故呢?因为此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封建宗法历史的国家,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祖先的形象象征着整个家族的形象,祖先的伟大暗示着家族的繁荣,也会对后世的家族成员产生激励的作用。美化祖先、神化祖先,实际上也是在美化现在,美化自己。当阿Q说出“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时,我们似乎可以感到阿Q那份超脱于屈辱的生存状态之上的麻木与飘飘然,他陷入了崇尚祖先的泥淖里难以自拔,以虚妄的自负来自欺自慰,愚昧使他虚妄,愚昧又使他自负。当阿Q听到赵太爷的儿子进秀才时,便手舞足蹈起来,并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不论阿Q认亲的结果如何,单说他说这话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可见家庭的观念早已在中国民众的心里生了根,而整个家庭的亲合,就是祖先崇拜的直接作用。

等级观念既造成了阿Q的不幸,又是阿Q生存的主要精神支柱。中国的等级制度是一种起源于氏族血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关系,它作为社会政治体制的结构依据,就是礼。

在第二章里,阿Q被未庄的闲人打了后,便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便心满意足起来。这是中国农民极为典型的报复,通过辱骂别人,抬高自己的地位来发泄内心的愤恨,他的胜利感,完全建筑在“老子”尊于“儿子”的等级地位上。

而阿Q的健忘,也是因封建等级秩序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被奴役的地位,他既不能面对失败的现实,又无法改变它时拿出的一个法宝,是一种为求得生存和心理平衡而对外界采取的消极适应态度的处世哲学。这不是一种记忆的障碍,而是一种意志的障碍,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丧失,人格的丧失。所以等级制度和封建奴役是造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既无法摆脱被凌辱的地位,要减少或摆脱痛苦,要么死亡,要么只能以精神胜利法的方式生存,将自己的痛苦通过精神胜利法转换成快感,阿Q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积淀形式,而这种落后的文化人格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普遍性,所以,阿Q这个形象才具有典型性这也是鲁迅的《阿Q正传》能受人推崇的原因。

其实,阿Q就像一面镜子,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像,阿Q的可笑与悲哀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着。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点阿Q的影子。当我们处在弱势地位,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地位,处处遭人白眼,作为底层社会的人们,除了拿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还能用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