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位 地铁站 自行车 周边 观察

城市观察|地铁站周边需要增加自行车车位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10:16: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生活,不少市民都选择了骑行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地铁站发现,多个地铁站口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够用,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和占道现象突出。随着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地铁站周边需要增加自行车车位了。

乱象:自行车围堵地铁站口

上周五的晚高峰,记者从太阳宫地铁站B口出来,发现几辆电动车和共享单车几乎快堵到了地铁口。沿着东北方向走,人行道边施划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上挤着二三十辆车,本来只有一排停车位,但是愣是停出了前后两排,第二排车把盲道挡得严严实实。不仅如此,中间就空出了一米左右宽,在对面又满满当当停了一排车,行人的空间被严重挤压,最多只能两个人并排着走,稍微多一个人就得侧着身子或者等在后面。

太阳宫地铁站口

太阳宫地铁站的C口同样有自行车没处停的问题。由于C口出来就是商场,车流、人流混杂。记者看到,大量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不仅把施划的非机动车位占满,很多车已经停到了辅路上,甚至在分隔主路和辅路的绿化带沿线都竖着停放着一排车,大概有20多辆,一眼望不到尽头。商场的空地前,从隔离石墩到马路边本就不太宽敞的区域,沿线都停满了车,人行横道和盲道的空间被严重侵占,行人只能“见缝插针”地穿行。

展开全文

太阳宫地铁站口

这还不算完。在十字路口朝着东北方向的斑马线上,大概有近10辆电动车沿着西南方向横着停成了一排,在一边起点位置的四辆车直接压在斑马线上,另一边的车则延伸到了分隔主辅路的绿化带那头,车头朝向不一,两三辆车上还有人坐着或靠着像是在等候。一位在附近住的居民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每天都这样,早晚高峰就更加严重,除了机动车,感觉电动车哪哪都是。”

原有的停车位规划不够了

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根源还是地铁站口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规划不足。

木樨地地铁站口

比如1号线的木樨地站,正因为停车位有限,许多市民开始向人行道要“位”。记者看到,D1口施划的一排非机动车停车位被塞满,有的人索性将车停在南侧的步道上。尽管墙壁上显眼处张贴着不少“文明停车 勿压盲道”的提醒,却仍没挡住乱停的车辆。

木樨地地铁站口

不光是比较老的地铁站有这个问题,连新建的地铁站,配套也不够完善。地铁6号线和16号线的换乘站二里沟站在今年3月18日刚开通,但记者走访5个地面出入口发现,仅有D口一个点外施划了一处停放区,仅可容纳约20辆非机动车。

二里沟地铁站口

其实,这5个出入口外都停了非机动车。特别是东北方向的B口,近10辆自行车、电动车和老年代步车把站外的地铁示意图挡得死死的。“我感觉这一站的停车空间还是有的,就是没能好好规划下。”正在取自行车的高女士提议,“A1、A2和B口都有绿地,能不能开辟出来做停车位?”

蒲黄榆地铁站口

近年来,电动车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地铁站口停放的非机动车也以电动车居多。与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体量大占地宽,这给本就不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又增加了不少压力。很多人在停放时,车头方向也不统一,停放就会显得更乱,经常造成“有位难进”的尴尬情况。

大屯路东地铁站口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停放不规范、转运不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本就紧张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比如大屯路东站A1口的一片非机动车停车区,明明栏杆上张贴着“禁止停放共享单车”的提示,但门口就停放着三四辆共享单车,对面还有差不多十辆停成一排,占据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盘。加上一些地铁站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该站的负荷量,更加剧了道路空间内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的供需不匹配。

大屯路东地铁站口

车站周边应优先保证非机动车停放

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去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编制《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对外征求意见。该《规范》中特别提到,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车站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宜结合出入口分别设置,宜利用出入口两侧的路侧带和外侧分隔带空间及出入口后侧空间,接驳距离宜小于等于100米;对于一些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周边空间不足的,应首先取消两侧50至100米范围内路内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成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仍无法满足的,应建设立体式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也认为,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规划部门应适当调整标准,对于地铁站口的接驳需求,应优先保证非机动车的停放面积,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目前,该《规范》进入审查阶段。在采访中许多市民都呼吁应加大力度深度挖掘非机动车的停车资源,比如《规范》中提到的“在符合北京市桥下空间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可灵活利用城市高架桥底、人行天桥梯道或坡道的下方空间等,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如果停车位有了更好地保障,大家绿色出行的意愿才会更加强烈,正如市民小邓所言:“想为绿色低碳做些贡献,现在天气也暖和了,骑车出行就是非常好的方式,要是停车位有保障了那就更有动力了。”

停车规范的后期监管也需跟上

除了停车位的规划保障,后期的监管也得跟上。在走访中记者也注意到,有的地铁站口虽然专门施划了非机动车停车棚,但空置率挺高,市民还是选择把车停在外面。

地铁大屯路东站的H2口和B1口,都设置了一片非机动车停车棚。记者到访时发现,B1口的车棚内几乎停满了,但H2口的车棚还空余了很多车位,使用率大概只有一半,而且该停车棚还是免费停放的。而就在H2口车棚的外面,沿着辅路边的人行道上就停着十多辆非机动车。棚内停不满,棚外却占道,这实在有些不太合适。“有车位要进行有效引导,确保停车位用到实处。”陈艳艳说,对于目前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乱象问题,多部门应该通力协作,不仅得有合理的停放区域规划,还得配合适当的监管手段,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将非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的禁止停放区域、消防通道、盲道。“如果在停放区域已经有保证的情况下还出现无序停放,就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可以跟个人信用挂钩,建立白名单、黑名单行为准则,这样对公众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陈艳艳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任珊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