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长期的经济积累与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重商思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1、官廨——既是福利,也是政治待遇 所谓“官廨”又称公署、官舍等,顾名思义是朝廷提供的供职官办公的场所,也是职事官的重要居住场所。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修建官廨并非单纯是为官员提供便利,解决官员的后顾之忧,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便于统治者集中管理,提高官员的办公效率。 在高宗绍兴时期,朝廷就为在京的职官修缮增建了许多官廨,到乾道二年,统治者为了防止台谏官员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还专门新盖了五所官舍供他们居住。
2、赐宅——皇家笼络关怀的象征之物 皇帝赐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收买人心的方式,宋朝时赐宅也时有发生。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大臣中受赐宅比例更高的是武将,这与皇帝对统治秩序的重视是息息相关的。 统治者为嘉奖为北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以及镇守一方的大将,往往会通过赏赐房屋的方式以显示对守边大臣的仰仗与器重。如《宋史·狄青传》中就有皇帝为嘉奖狄青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所立大功而“ 拜枢密使,赐第敦教坊”的事宜。 在文臣中,对那些声望很高或是贡献较大的元老级重臣,他们死后,皇帝为赐给他们的后代住宅以表追思,另外,对于那些住房确有困难的,朝廷也会赐宅给他们,充分彰显了朝廷对官员的关怀与保障。
展开全文
1、壮丽宅邸,穷奢极侈 宅第其实在很多时候被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因而人们往往愿意花费巨大的时间与金钱修建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在宋朝经济富庶的社会背景下,京城房价虽高,但有实力的朝廷高官想要拥有一套宏壮的府邸同样不在话下。 如南宋时期的 张俊,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南湖等地都购置有自己的房产,再如《墨客挥犀》中还记有一位官员的私宅,称其“极为壮阔,池塘绵亘数百步”,可见其宽敞豪华之象。
2、耗尽积蓄购得的安身之所 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像张俊那样财大气粗,许多官员虽然也购置了房产,但与上文中的豪宅相比起来就要“寒酸”得多,此外还有一些清廉的官员一生尽瘁国事,因不喜奢华,故而不愿将自己的房屋装饰的太过富丽,只愿守着自己的清贫之处安得其所。 如王安石建造的宅第便“不设墙垣,望之若逆旅之舍”。这些官员的房屋虽然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更多了些烟火气息与淡泊名利的品性在其中。
1、原因——经济发展的弊端之一
⑴城市化下突出的人地矛盾 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汉唐作为我国历史上大一统朝代的典范,人口峰值约为五六千万,而北宋建国后,人口数量激增,不断刷新原有纪录,至宋徽宗时期,全国总户数已经超过两千万户,是唐朝最高值的两倍还多。 然而,从国土面积来讲,两宋时期较唐朝要“缩水”得多,甚至不足唐时的三分之一,这便使得宋朝的人地矛盾不断加大,农业用地与住宅用地都显得极为紧张。
⑵高居不下的房价为住房火上浇油 有限的城区面积与飞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之间的不协调,无疑会造成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而人口过于密集又会导致住房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最终造成房价的疯涨。 据宋人王禹偁在 《小畜集》称宋朝城区“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之家,居无隙地”,足可见当时房价之高。
2、紧俏的房屋租赁市场——“一屋难求” 房子的租金是很高的,相对讲究一些的住宅每月光租金就要十几贯,只有中高级官员才能负担的起,至于那些职位较低的官员,则只能租用差一些的房子。 就以当时在开封府任职的诗人苏颂租住的房子为例,据他在《西冈僦居》一诗中的记载,他每月花“十楹月四千”租住的房子也不过是“郾溷及灶井,坼壁皆相连”。要知道,北宋初年每石米的售价仅七八十文钱,由此一比较便可知房租已然成为当时官员的主要负担之一。
参考文献:
1、《宋史》
2、《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