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丰 驻村 乡亲 成了“ 我的村

我和我的村丨乡亲们说我驻村驻成了“金丰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9 02:45:22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帮扶的金丰社区是利通区仅有的易地搬迁劳务移民集中安置区,社区的400户1603位移民都是从2013年起由同心县5个乡镇28个村整体搬迁而来的。

掐指一算,我在这儿都快两年了,眼看就快结束驻村了。回头品品,酸甜苦辣咸啥都有。作为女人,我更感性些,不知哭过笑过多少回,就为帮帮这里的乡亲们。

论规模,移民的常住户不算多:有150户670人,可是帮扶难度却不小。满打满算,这些农民进城10年了,可底子还是薄。

做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让移民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我们的目标。但困难,比预想的要多。

经过入户调查,我发现移民群众文化程度很低,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没啥职业技能,就空有一身力气。以前在农村自由自在惯了,搬来后爱找零工干。上班灵活,工资日结。靠这些零散收入,维持生活还行,但要彻底改变生活景况,很难。

要说移民群众擅长干啥?还是种地。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对土地很有感情。可金丰社区作为“无土安置”的劳务移民,没有农田,让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乡亲们很失落。

就这个问题,我们和镇上、社区书记反复沟通:本地种不成,咋不能走出去种?

2021年,我们从相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在周边3个村买来28栋老旧温棚,维修改造后,建成占地50多亩的“移民示范种植园”。接下来,金丰社区把这些温棚租赁给移民群众。我们还请来“土专家”“田秀才”,手把手向移民群众传授大棚种植技术,还帮他们打通了市场路子,进行了全链条服务。

45岁的张彦彦,是我嘴里的“彦姐”。9年前,她从同心县马高庄搬迁到金丰社区,当时夫妻俩靠外出打工抚养5个上学的孩子,三年疫情期间,她们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瞬间没了收入。在我的鼓励下,她和丈夫加入“移民示范种植园”,种起了辣椒,第一年就挣了9万元。这让彦姐十分振奋:“以前我们两口子在外头打工,收入不稳。现在搞温棚种植,离家近,收入高,比出门打工强太多了。孩他爸又从种棚的邻居手里买了3个棚,我们有了6个棚,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现在,有14户移民种大棚,还有50多人务工。这座“移民示范种植园”还真成了示范。

展开全文

金积镇挨着吴忠市区,还有金积工业园区在,繁华热闹,是块做生意的好地方。我想着“无商不富”,还是要让移民群众干些小买卖。借着“便民市场”“特色美食街区”的项目东风,我们一边争取摊位,一边引导5户移民来承包经营,做起了美食生意。

“小玲姐凉皮”“红梅香酥烤饼店”……这些妇女们起店名,都喜欢用自己的名字来打头。在老家时,她们就有一手好锅灶,可只能做给亲人吃,现在会有更多人来品尝,还能靠手艺挣钱。

就说小玲吧,她一直想开个凉皮店,现在终于如了愿。她还兼职干起了微商,一张嘴还真是能说会道。在金丰社区,像小玲这样的移民妇女还有很多。靠着党的移民搬迁好政策,她们活出了自己。

相比看得见的产业就业,看不见的社会融入也很关键。移民群众不认金丰社区,各打各的小算盘,搬过来再久也是一盘散沙,生活再好也没啥滋味。金丰社区党群活动室离移民安置区远,过来活动的人少。我们就争取来120万元项目,在移民安置区里租了1000平方米的房子,打造成移民一站式服务中心。里面不仅有办事大厅、儿童乐园、排练厅、活动室等13个功能室,还有驻村工作队员、社区干部、网格员搞服务,有民生服务、技能培训、儿童托管等多种项目。

就在这座移民一站式服务中心,我们举办了不少主题活动,有“七彩假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金秋助学、“暑”你好看读书联谊会……精彩得很,每回都能引来不少人。

在新家园,移民群众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一个个也都改了口:不再说自己是同心人、山里人……而说是“金丰人”。

我这个派驻来的书记呢,来找的人很多:孩子上网课没手机、老人不会缴医保、大棚卷帘机不转了、年轻人想找个开叉车的工作……忙忙碌碌中,自己也彻底融进了这片土地。乡亲们都说,你驻村驻成了个“金丰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采访整理)

[ 责编: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