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嘹亮 婉转 人生

人生如歌,在婉转嘹亮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7 02:49: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回忆如诗,在氤氲锦绣处》续

之一【关于秘密和"晦涩艰深"的联想】

"女人情感细腻依赖心重,往往虚荣心强烈,就像个孩子一样,骨子里的支撑普遍不强。"之前有这样的观点感悟,是源于我忽然想起了两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不能说的秘密》,本身电影的名字就让人想起像女人在说着悄悄话。于是,思维延伸到了女人的情感逻辑和局限上…

一.【关于秘密和晦涩艰深的联想】

而之所以联系起这两部电影,则是因为看到土象人群的普遍压抑,所以总在心底企图深究,他们的压抑的部分都去了哪里?此时顺带哼起了王力宏的《你不知道的事》,你有没有觉得王力宏的这首歌曲调回旋曲折,恰恰是他的婉转的心路呢…

之前看过一个文人访谈,说某些作家文风难懂、晦涩艰深,我想,首先这"晦涩艰深"的形容肯定和某些人性上的压抑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从某个角度讲,文学和人性虽然都有不同的层次,对应不同层次人群的理解。但这个词唯有对于文章的形容可以允许的,若是对于人或者生活来说,一是,这形容不贴切,二是人类情感的晦涩并不可见,它以多种或明或暗,或曲或直的方式存在或者隐藏着,常规化的语言流露并不能尽其表达。所以才会以艺术化的晦暗幽深的方式寻找其他表达途径。于是在创作上,有些东西总是潜游浮动在作者的周边,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电影,总是或多或少让人能窥见作者自己。

展开全文

对于无论是文学或者日常语言的用词,必然就涉及到一个表达渠道的问题,因为不当的渠道释放,就意味着受众不懂得的风险,还反受其乱;还有就是怎么表达,能让这个渠道看起来更通畅,更易懂,是每个作者甚至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木心又说写作用词"准确而不美妙,不取;美妙而不准确,亦不取",所以如果文章准确又美妙,而让你感到晦涩艰深可能不是你认为的事实本身,而是你真的看不懂,或者直白点说,你的思维认知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和深度,所以你如此评价,等于纯粹是一种仰望。准确和晦涩之间一定有个灵活过渡的区间。

能行文如流水的人和能在人情世故间隐藏真正的自己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秘密的桥,这个桥除了他自己,还有路过他真心解读玩味他的人知道,没人知道。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自由,后者压抑。所以你会看到压抑情绪多的人,一般表达不畅,而文章表达好的人或者有多渠道表达的人,即使压抑,却可能有方法释放。

这世间,有些事,是不能说的,比如触犯了良心和禁忌。但是人心和宇宙如此奇特,你不说它不会让你显化,而藏污纳垢的部分在你身体里,它永远不会让你开心。所以某些秘密总是在那些不安分的、欲求不满的人言行里有意无意地泄露出来。压抑和隐藏就像某些人身体里的毒瘤,要么他自己企图说破无毒,要么一直保持"安全领地",直到毒发身亡。压抑如果不能释放,总有一天它会以更剧烈、恶劣的方式爆发出来。

良心使人隐匿,禁忌使人武装森严。所以有时候,爱秘密的人,无非都是因为藏和偷。可是再森严的戒律也需要阳光和氧气。人虽然不会蠢到自我揭发,却本能地会给自己找另一个由头,以让自己好过。

于是,往往那些流连沉湎于人生就是戏剧舞台的人,是最容易失误于逻辑和常识而最先暴露的人,他们终是浅显不安的。最可怜的人,是不懂得深沉是什么样的感情的,无论它伪装得多么痴心热爱深情和老成!这就像一个充满爱的人可能绝口不提一个爱字,和缺什么炫什么是一个道理。可是往往这些痴人生活中却又盛气凌人,处处显示自己的骄傲和资本,这让我想起那句话:自卑是自大的母亲。

有些爱作的女人,她们常常盲目地挑起天平的两端,任凭女性的娇柔和天真做由头,一会故作端庄,一会又像孩子般对着男人撒野犯贱。其实,本质上她们骨子里还是充满奴性,内在潜伏着冲突的毛刺,一枚硬币的两面,见什么人给什么嘴脸罢了。恰如一个文友所评论的,乔家大院的女人姜雪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反倒是那些经过内心苦苦寻觅和挣扎,把经历过的所有的人生秘境,通过自我愈合的渠道显化出来的人,她们才是自我人生道路上真正的勇士和智者。

所以,即便当囿于权威禁忌,又想自由坦荡表达怎么办呢?刚直的人绝不会隐藏起来做狗,只会把雨变成雾,她勇敢的等你发现她,凭你的智慧,而不是借用她的微光…

所以我总有一种感觉,把秘密刻意藏起来的女人,格局是不高的。

很久以前,一直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表达要隐晦的问题,是读者(受众)的理解,还是作者(表达者)的写作或说话能力?表达隐晦就一定代表难懂吗?那关于文学和艺术的隐晦究竟要表达什么呢?屈就于读者的表达,似乎不是真表达。失真就等于无意义。

前些天还有个灵感蹦出来,想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不就是既是隐晦的表达,也包含了留白的智慧吗?"菩提本是树,明镜也是台",暗合了禅坐冥想时的脉络运行姿态——这样画面感好像就出来了…有些隐晦的意象确实需要更多文化、派别、兴趣的涉猎,和时间、经历的磨砺与熏染。中国人所说的"玄"大概就是"我什么都说了你又不懂"这样的一种状态吧。门与门之间有一密道,非醍醐不能灌顶,无点拨不能通透。

文学就是种意象,去实就虚,也去虚就实,关键在于如何自由转换。

而晦涩是一道门,有光的门。

有时候,有感于自己经常码字爬格,呕心沥血自觉着实辛苦,心底里充满落寞的自嘲,但文学真实是表达自我的好东西,爱恨苦痛都可以写诗、以文抒情。当文字经过修辞美化润饰之后,那对美感韵律的享受,对痛苦的转化和升华,对心性和真相的追求和探索,都使你乐在其中,即使昼夜颠倒废寝忘食也死而后已。最难得的是它使人沉浸在你设置的氛围中,并按照你的逻辑和方向去跟随、感受、思考,让你骄傲的不是影响力,而是同流感。每个醉心写作的人,就是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正如每个人,都经营着自己的一个王国梦。

每个人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明栈暗渠、曲径幽深,不断地在叙述自己,探寻答案和未来,这条风雨人间路,不可谓不辛苦。那歌里的哽咽,那电影里的意难平就是明证。

我很喜欢白居易,他浅白质朴的语言表达,行文简练却意境精准,也不缺乏自然深刻。白话要想叙述好,也要讲究逻辑和布局。这其实就是文字美化编排的过程,即文学。文学艺术,实质上也可以说成是语言书面化表达的"包装"。而要做到外华内质,表里合一,考验的不仅是你的文字驾驭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品质感和光泽度。艺术化可以利用技巧,也可以有词藻的华丽装饰,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文章有着无缝衔接的圆润和氛围感,是丰盈的朝露,是通透的水晶,千变万化却不离其整体性的协调一致与美感。这和做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浅白语言和深晦之间不是绝对的反面,甚至有绝美的融合,这也是阴阳的转换融合。文字要美,不仅要学会润饰,更要学会留白和适当隐晦表达,而表达不当,则走向反面,没有如期效果。文学和生活不一样,像梦,遥远易碎。而隐晦是什么?隐晦如果表达不明,则使文学更彻底地破碎!

于是我写下一句话,"文学的隐晦,在于如何真实优美的描写隐晦"——而不是偏离宗旨不知所言、云山雾罩,徒增一层阅读理解的障碍。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表述和交流的功能。"隐晦"其实不是真正的隐晦,而是注重一种技巧性的遣词造句和曲径通幽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实质核心,还是内容和立场——重在"真实"并且"优美",让人从阴霾终见阳光,从而让人懂得你。

书以言志。隐晦是一道人为的雾障,把不属于你的异类自动挡回去,但它的上限永远在于,自然真实。大道至简,自然最深刻。而"秘密",则相当于材料笔墨和由头,是"隐晦"要实施的对象。

文学语言跟真实的生活语言,性质还是完全不同的,甚至生活中用语言表达隐藏的部分都已经很难,所以文学语言想要优美地表达出隐藏的那部分更非易事。

隐晦表达,也并不是白话语言所谓的"藏着掖着",藏着掖着如果不美,也不能叫隐晦;而另一面,如果真的在本文已经开通原创保护,侵权必究。望慎剽搬!时说得晦涩艰深让人听不懂,大家会觉得你不说人话,甚至揣测可能你的心理有问题,这是个度的问题。

但相反地如果放在书面语言上的表达来说,首先它有个受众接受和理解度的问题,所以有人所反映的某些作品"晦涩艰深"并不一定如是。因为,如果真的是表达"晦涩"的作者呢,其实是又走向了极端的反面:叫你隐晦,是让你含蓄有美感,结果你把叙述的主体主旨都说没了,处处云雾皑皑,请问这是你的语言水平有限,还是受众理解有误呢?这种情况就是——"隐晦"可能还叫有度,变成"晦涩"时就是超纲了。

晦涩艰深对有些人来说,有时候是看不懂,有时候是理解不了。而对于想追求真理和真相的人来说,晦暗和迷雾都不足以挡住他的脚步。

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把世事当成了文章来做,恰如做演员演技不佳,人生的演技倒是令人"刮目",人生错位颠倒,还把某些秘密的隐藏做成了精密的闭环,最后机关算尽把自己憋死,真是可怜可叹,不足悲也不足悯。

找准人生的定位,需要的不仅是眼界和思维,最重要的是德行。厚德载物,德是一种敬畏和有知,而非无知、武断或轻浮。

武断,就是断了后路;轻浮,就是挑战厚德。男人们的情感逻辑在于理性刚中,女人的情感局限性在于生理上的依附和攀缘,这种附着越深,越是滋长了她们的阴性能量的纠缠,就越显得轻佻妖异。

所以老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现今男人们已经被教化得够"蠢"了,女人们就好自为之,好过不自知。

二【世人和女人】见下篇…

2023·01·19

本文已经开通原创保护,侵权必究。望慎剽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