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顶一万句小说简介

一句顶一万句小说简介(如何评价电影《一句顶一万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1 22:11:42 浏览1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何评价电影《一句顶一万句》

今天阅读的书籍是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分为上部《出延津记》和下部《回延津记》。

两部的主线都是围绕着寻找“说的着话的人”而展开,上部吴摩西为了寻找,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里面,吴摩西的外孙牛爱国又为寻找回到延津。前后近百年的时间,改变的是岁月和人物,不变的是那没有尽头的寻找。

他俩名义上是寻找那个背叛了自己的老婆,实际上真正去寻找的是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他们的老婆都和他们说不上话,反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女和萍水相逢的女人给了他们慰藉。

吴摩西的老婆从来不肯给他好脸色,即使是正月十五他想要休息两天,对方都要跟他大吵一架,像奴隶主一样让他去赚钱。而对隔壁的老高却言听计从,还跟人家跑了,即使是怀孕了流落到去帮别人端洗脚水,仍然愿意和老高有说有笑。

牛爱国在明知道老婆出轨的情况下,极力去没话找话说,去苦练厨艺。可人家还是不顾一切的跟别人的男人跑了。即使第一个男人临阵逃脱还是义无反顾的和第二个男人跑了。

说得上话的人可谓可遇不可求,即便是家人、夫妻、朋友也并不一定就能说得上话。父母对不同的孩子可能各有偏爱,有的孩子无论怎么样,父母都会喜欢,而有的孩子再怎么听话还是不收待见。在很多人的婚姻里,婚姻只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找个人搭伙过日子罢了,需要找个人说话,需要找个人传宗接代。朋友成为朋友也有很多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回忆,有的是因为他找不到别的朋友,有的可能是从最开始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小说里面也在阐明一个道理,贴上了“家人”“夫妻”“朋友”的标签并不代表关系好,关系好并不一定说得上话,现在说得上话并不代表以后还能说得上话。所以在故事里女人会放弃优渥的生活与人私奔,吴摩西会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女走出延津,牛爱国会为了那个说得上话的女人远走他乡大海捞针。

这种努力都是为了摆脱孤独,与说不上话的人在一起会孤独,与说得上话的人在一起可以暂时远离孤独,但这并不是终极答案,说得上话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人总有一天还是要面对自己,于是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反复提到了一句话:”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人只有学会与自己独处才能真正意义上摆脱孤单的恐惧,才不会去苦苦追寻那个说得上话的人。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什么东西打动了你

从一片落叶能看出整个秋天,从一滴眼泪也能看见心中的整片海洋。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就是由片片落叶铺设出的图画,由滴滴眼泪串接成的项链。有人评价它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小说形式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社会上的百态人生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单拉出来都能构成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凑到一起就成了一连串的市井生活图卷。仔细想来想说中的每个人物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对应,他们的孤独与无奈,忧愁与烦闷也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最打动我的应该是教书先生老汪。从他身上能读出怀才不遇的忧愤和亲人离去的悲伤。

从小老汪他爹就希望老汪能中功名。累死累活供老汪读书,老汪在外学了七年,有一天比鼻青脸肿的跑回了家。说是被人打了,从那以后老汪再也不愿意去上学了。

仗着自己胸中还有点文墨。老王开始去给人家当私塾先生。但是老王这人学问好,嘴皮子却被。如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上课时常把同学们讲得一头雾水,因为这,老王换了好几个单位,人家都嫌他嘴笨讲不好课。

终于,老汪遇见了老范。一个不嫌老汪嘴笨的东家。可是老王在老范家情况并没有好转,满腹的学问对着学生们讲,如同是对牛弹琴。因为听课不收钱,学生们也愿意去老王那蹭课。又因为上课听不懂,学生们有多不愿意在私塾里学太长时间。就这样,学生们来来走走,老汪倒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老王有个媳妇,性格和老王完全相反。老王是个书生,他媳妇简直就是一流氓。老王媳妇逢人爱说三道四,是个长舌妇。老王本来口齿就不伶俐,再遇上这样个媳妇,那更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老王他媳妇还有个缺点,就是爱小偷小摸。在地里走着都能顺手顺人家一把麦子。

老王平常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吟古诗,一个是瞎走走,一走就是几万布,几十万步。人家问老王,瞎走个啥,老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心里闷得慌,不走不舒畅。

老王的媳妇给老王生了三男一女。三个儿子性格随老王都很老实,唯独他的小女儿是个淘气包,仿佛上天嫌他三个儿子太老实了,故意派他的,小女儿来调皮捣蛋,平衡一下。老汪可不喜欢他的小女儿了,动不动又是打又是骂的。

突然有一天,老王的小女儿掉进水缸里淹死了。老王的媳妇听后受不了了,哭天喊地。老王表现的都很平淡,只是说了一句,这下清静了。

女儿走后,老王一如往常的教学,一如往常的瞎走。这是老王变得话更少了,眺望远方的时间变得更长了,瞎走时也走的更远了。

一天,老王发现女儿生前咬过的半块月饼,睹物思人,老汪的心瞬间垮了,心中积蓄多日的悲哀,如黄河决堤般涌了出来。从此,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心情一天比一天忧郁。

夜里,老王的女儿托梦给他,让他向西走。

第二天,老王带着妻子女儿,向西而去,要去哪里?老汪不知道。只是走到一个地方就歇下来,要是还是悲伤还是难过就接着打点行囊,继续向西。就这样走走停停,不知不觉走了几千里,出了河南,到了山西。老汪终于不忧伤了,可是教书的心情也没了。他开始以吹糖人为生。老汪吹糖人总喜欢吹出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孩。人家问这是你的闺女吗?老汪总说不是。

老王饱读诗书,而身边却无一人能说得上话。离他最近的枕边人心却与他相距千里,而他思念的人却在她永远到不了的天涯海角。他心中蓄满了忧郁,却又无处倾泻只能以散步方式和自己对话。

老王女儿的离世对他的打击是终身性的,经管老汪天天嫌女儿烦。或许亲人对我们而言就是这样,在身边时不觉得什么,但有一天,他们悄然离去,那就是头顶上少了一块天,心里面多了一道疤,一道永远也愈合不了的疤。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为什么不干脆离婚,而是到了要杀人的地步了

虽然电影没看过,所以呢不好过多评论,但是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到了最后理智变成了愤怒,愤怒变成了仇恨,使人无法自拔。当仇恨值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也就是彻底崩溃无法自控内心的仇恨。内心储存的仇恨值会对照提现在行为上,因为离婚根本达不到泄愤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