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欧 大庆油田 挪威 断气 俄罗斯

【能源地理】日本曾根据这张照片破译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俄罗斯对北欧断气,挪威当场就笑了,北欧最不缺的就是天然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4 01:57:02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中国最著名"照片泄密案",是由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一张照片引起的。

泄露机密的王进喜照片

在这张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中国当时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的秘密:

1、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2、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

3、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备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危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

深度分析

"照片泄密"之说代表了一种相当"主流"的观点,但历史远比上述复杂。概言之,仅凭一张照片就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低估了从公开资源获取情报的难度和专业性,同时将保密宣传简单化了。

历史背景

新中国将松辽盆地作为重点油气资源区域正式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始于1959年。当时,国内石油缺口达60%,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公交车背着煤气包在长安街上跑"。对于开发大庆油田的消息,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采取了严格保密的策略。1964年后,中国国内基本实现石油供应自给。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同月底,新华社记者带着"北京的特别嘱托"悄悄来到大庆。"那时大庆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一直用秘密称号‘农垦场’,仿佛关押劳改犯的地方。内部则叫‘松辽勘探局’。"

展开全文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并在中发[64]78号文件《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决定对外公开宣传大庆油田。

1964年4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华社记者袁木、《人民日报》记者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大庆油田的存在被公之于众。

回过头来看这张"泄密"照片及相关文字,问题不少:首先,那些"星星点点"的井架在哪里?其次,关于这张照片的首次刊登时间,有1964年、1964年第一期封面、1966年第一期等多种说法,相互矛盾。

根据公开材料,1960年3月底,已经是全国"劳模"的王进喜率队从甘肃玉门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如果"泄密"一说成立,那么这张照片的拍摄不应早于这个时间。而日本人知道大庆油田的存在,始于中央决定对大庆进行宣传之后的媒体报道,即1964年4月之后。然而笔者查阅《人民画报》电子版,在1960—1966年间,王进喜的影像确曾出现过几次,但都不是如图所示的这一张。

抛开这些细节不论,所谓"一张照片揭开大庆油田秘密"的说法还必须回答下面的疑问: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性摄影画报,《人民画报》几乎每期都要以图片形式报道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新成就,比这张"泄密"的王进喜照片更具情报价值的内容非常多,为什么只有它被指为"泄密"呢?

日本"窃密"

关于大庆油田"泄密",另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对公开情报搜集活动的描述更接近真实、显得更"专业":

《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及相关报道,刻意避开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但是精明的日本情报人员通过各种细节推断出了大庆油田的基本信息,以及下一步可能需要的设备等,最终从中国获得了大笔订单。

"在1966年第1期的《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铁人王进喜站在钻井机旁的那张著名照片"。他们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和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而,大庆油田有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中国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

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发现,从东北开过来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测量火车每百公里的降尘量中得出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结论。

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有一句"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开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说明中判断,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对王进喜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子,看到一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抛到太平洋去!""马家窑子"、这窑子、那窑子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对地名的称呼,日本人更加确信大庆油田在东北。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子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10公里处。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出了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

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1959年在北京参加国庆以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认为:"马家窑子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喷,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内。"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大庆"。这一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中国画报》第一期的照片上看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反应塔,从反应塔的扶手栏杆(一般为1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断,该反应塔的直径大约为5米,从而推断出大庆炼油厂的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万吨。而在当年大庆"已有820口油井出油",年产原油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可增加到1200万吨。

通过对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分析,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卖给中国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1万吨的能力。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石油工业部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日产一万吨的炼油设备,日本的炼油设备以其有现货、价格低、符合中国实际生产能力而一举中标。

严格来说,大庆油田"泄密"一说有其合理性,但指责日本人窃密明显证据不足——窃密和通过搜集公开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两码事;防止新闻报道泄密无疑是正当的,但要阻止别人从公开资料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拿出美国人当年搞曼哈顿工程和印度核试验躲卫星的那种劲头,施行系统工程和全面控制,并杜绝任何形式的宣传活动。这一点,在信息网络和数据掘金技术流行的时代,尤其如此,因为在当前的条件下,你更难阻止别人获得充分的间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相当准确性的判断。

必须承认,在所谓大庆油田"泄密"事件中,日本人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竞争性情报搜集活动。

前段时间,俄罗斯对芬兰、丹麦断供天然气,实际上北欧最不缺的就是天然气,挪威是天然气生产大户,北海油气田也有丹麦的一份(法罗群岛)。

北海天然气和石油分布

北欧取暖靠电力

与一般人的固有想法不同的是,北欧取暖不靠天然气,而是靠电力。有人又问了,电力还不是天然气发电吗?在其他国家也许是,在北欧真不是。北欧讲究的是清洁能源至上(清洁能源包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原则,很少用天然气、煤、石油来发电。

拿挪威来说,挪威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降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380mm,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挪威的地形起伏大,特别适合水力发电,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挪威整个海岸都是全年不冻的。

水力发电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建设水电站的成本卖石油的零头就够了,建好后一劳永逸,挪威人形容是“免费的空气,可以尽情挥霍”。

挪威人从此实现了用电自由,生活用电、烹饪用电、取暖用电、照明用电,生活中一切可以用电的地方都用电,挪威电费全球最便宜,所以电动汽车在挪威非常流行(可以免费充电),挪威预计2025年禁止销售燃油车。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挪威的电,自己用肯定用不了啊,用不了就卖给瑞典、芬兰、丹麦啊,所以这几个国家情况基本和挪威差不多。区别就是瑞典发电主力靠核能、芬兰发电主力靠生物质能,毕竟电力不能全靠别人,关乎国家安全,主动权还是要放在自己手里。

在挪威,民用电几乎免费,出口还可以卖钱,但是还是用不完,挪威就利用廉价的水电发展电解铝等高耗电工业赚钱,即使这样,电在挪威这个国家仍然是过剩品。

北欧五国用气量仅占挪威每年产气量的20%

挪威是北欧的产气大户,每年出口的天然气可达俄罗斯的一半左右。

挪威每年产气量在1110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前面的介绍,水力发电能力逆天,所以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量很少,每年只有40亿立方米左右。其他北欧国家也差不多。整个北欧五国大概用气量在200亿立方米左右。

实际上欧洲的天然气大户是德国,德国在欧洲算是一个巨无霸的体量,加上由于各种原因,德国放弃了核电站,所以天然气需求量大。整个北欧的天然气全给德国都不够用。

德国的能源主要靠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这两项能占德国总用电量的50%以上,但是剩下的还是要靠化石能源,天然气相对污染比较小,所以是发电的理想材料。

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的是德国,两国属于互相依赖,即德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则依赖于德国的投资。

综合自星球地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